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老子》

时间: 2025-04-22 13:35:30

诗句

了不见矜色,晬然真德容。

先生新沐发,弟子叹犹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35:30

原文展示:

了不见矜色,晬然真德容。
先生新沐发,弟子叹犹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他并不炫耀自己的容貌,显得十分自然,真正展现了道德的风范。先生刚洗过头发,弟子们感叹他犹如龙一般。

注释:

  • :表示了然、明白。
  • 矜色:矜持的表情,炫耀的面容。
  • 晬然:自然、安然的样子。
  • 真德容:真正的德行和风采。
  • 先生:指老子,古代哲学家。
  • 新沐发:刚洗过的头发,形容清新。
  • 弟子:指追随老子的学生。
  • 叹犹龙:感叹如同龙般的伟大、非凡。

典故解析: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代表着道教思想。诗中提到的“德”是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意指自然、无为的理想状态。诗中通过对老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其德行的钦佩和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擅长诗、词、文。其作品多反映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对道家思想产生浓厚兴趣,老子作为道家代表,成为士人崇拜的对象。本诗通过对老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道德风范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老子的自然气质和高尚德行。诗中“了不见矜色”一句,传达出老子不以外表取胜的深刻内涵,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和对外物的洒脱。接下来的“晬然真德容”则强调了老子的内在气质,真正的德行是内在的修养,而非外在的装饰。最后一句通过弟子的感叹,进一步突显了老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道德与外表的思考。全诗简洁而意蕴深远,体现了道家哲学的精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了不见矜色:老子不以矜持的姿态示人,反映出他内心的淡泊。
  2. 晬然真德容:他自然的样子展现出真正的德行与风范。
  3. 先生新沐发:形象地描绘了老子刚洗过头,给人以清新之感。
  4. 弟子叹犹龙:弟子的赞叹,突显老子的非凡气质。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前后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犹龙”比喻老子的卓越,龙在文化中象征着高贵与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德”展开,表现了对内在道德的推崇与对外在形象的淡泊态度,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矜色:象征外在的炫耀与虚荣。
  • 德容:象征内在的道德和品德。
  • :代表非凡的气质与力量,象征着理想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老子在诗中被描述为什么样的人? A. 炫耀的
    B. 自然的
    C. 忧愁的
    D. 疑惑的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弟子叹犹龙”,这里的“龙”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歌表达了对外在形象的重视。(对/错)

答案:

  1. B
  2. 非凡的气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克庄的《老子》更侧重于道德气质的颂扬,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的生活态度。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对内心修养的追求,但表现的方式和意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德经解析》
  • 刘克庄生平与作品分析论文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四首 其一 鹧鸪天 效东坡体 鹧鸪天 其一 效樵歌 鹧鸪天 登西塞山 鹧鸪天 闻东遨故园小醉词以解之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戏题闺人团扇 鹧鸪天(九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洋楼 旗开得胜 钻探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黄字旁的字 来龙去脉 忘恩负义 一箭双雕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鹵字旁的字 遁开头的成语 召父杜母 包含妻的成语 角字旁的字 于心有愧 寸草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