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19
深春积雨感年芳,
暮馆轻寒透客裳。
翠柳条柔先改色,
紫兰花冷不飘香。
山中虎豹人烟少,
海上楼台蜃气长。
燕子新来畏沾湿,
一双相对立空梁。
深春时节,连绵的雨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傍晚时分,寒意轻轻透过客人的衣裳。翠柳的枝条柔软,已开始变色;紫兰花却因气候寒冷而没有香气。山中虎豹出没,人迹稀少;海上的楼台被海市蜃楼笼罩。燕子新来,害怕沾湿,一对燕子在空梁上相对而立。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历史上以忠诚和才智闻名,尤其以其诗词作品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深春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春兴七首 其六》展现了刘基深厚的观察能力与细腻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春雨缠绵的环境中,感受到春的美好与寒意的交替,体现了春天的复杂性。首句“深春积雨感年芳”中的“年芳”不仅指春天的美丽,还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令人感伤。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春天的细节,柳条柔软而渐变,兰花因寒冷而失去香气,给人一种凋零的感觉。
山中少有人烟,海上楼台蜃气迷蒙,形成了人与自然的鲜明对比,突显了孤独与寂寞。最后几句描绘了燕子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重生与对新环境的忐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孤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蜃气长”)、拟人(如“燕子新来畏沾湿”)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兰花”因何原因不飘香?
诗中“燕子新来畏沾湿”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