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8:52
桑柘兵残后,人家夕照中。
天秋沙雁灭,月冷戍楼空。
选将燕山北,擒胡辽海东。
城南余战地,磷火夜深红。
这首诗描绘了战后夕阳下的人家,描绘了秋天沙雁飞去和冷月下空荡荡的戍楼。诗人选将领征战北方,捕捉敌人于东海。而在城南的战场上,夜深时分,磷火依然映红了天空。
此诗中提到的“燕山北”和“辽海东”,指的是古代北方与东海的疆域,暗示了战乱时代的背景,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园的思念。
《蓟门》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战后余晖下的宁静与苦痛。开篇“桑柘兵残后”即以一种沉重的语气引入,暗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的“人家夕照中”则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个宁静的村庄生活场景,似乎在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而“天秋沙雁灭,月冷戍楼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孤雁的飞去与冷月的寂寥,象征着失去与孤独,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过往的追忆。后两联则展现了战斗的决心和对敌人的压制,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斗志。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由静到动、由个体到集体的转变,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家国命运的思考。诗人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度,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诗中“桑柘兵残后”表达了什么意境?
a) 乡村的宁静
b) 战争的结束
c) 人们的团聚
“天秋沙雁灭”中的“沙雁”象征什么?
a) 战争中的士兵
b) 离去的孤独与失落
c) 和平的希望
“磷火夜深红”中“磷火”代表了什么?
a) 欢庆的火焰
b) 战火的余烬
c) 生活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