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夕旅怀》

时间: 2025-08-10 01:53:30

诗句

秋声渡江来,秋风满江水。

吹我浩荡心,一夕走千里。

千里共清秋,片心和月流。

今宵水上月,照到乡园幽。

乡园在何处,引入愁中路。

落叶下纷纷,浮云拂高树。

仰视浮云归,满空星斗稀。

不知乌鹊意,日夕向南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1:53:30

原文展示:

秋声渡江来,秋风满江水。
吹我浩荡心,一夕走千里。
千里共清秋,片心和月流。
今宵水上月,照到乡园幽。
乡园在何处,引入愁中路。
落叶下纷纷,浮云拂高树。
仰视浮云归,满空星斗稀。
不知乌鹊意,日夕向南飞。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声音伴随着江水而来,秋风吹拂着江面。
这风吹动了我的心情,让我在一个晚上走了千里。
千里路途共享这清秋,心中满怀对明月的思念。
今夜的月光照在江面,洒向我思念的乡园。
我的乡园究竟在何处,愁绪引我走上思乡的路。
落叶纷纷飘落,浮云轻轻拂过高大的树木。
我仰望着浮云的归处,天空中星星稀疏。
我不知道乌鹊的心意,它们每天向南飞去。

注释: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可能是风声或鸟鸣声。
  • 浩荡心:指心情开阔、激荡的情感。
  • 千里共清秋:千里之遥的旅途与清秋的景色相伴。
  • 乡园:故乡的园林或家园,充满思乡情绪。
  • 乌鹊:指乌鸦或喜鹊,常用来象征消息或心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乡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澍蕃,清代诗人,生于诗歌繁盛的时代,以抒情诗见长。其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在清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此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秋夕旅怀》是一首充满秋季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秋风、月光、落叶和浮云,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恋和旅途的孤独感。开头的“秋声渡江来,秋风满江水”勾勒出了一幅江上秋景,声音与风的结合使得秋天的气氛愈加浓厚,随后“吹我浩荡心,一夕走千里”则体现了作者因秋风而引发的激荡心情,旅途的遥远与孤独感在此刻被深刻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千里共清秋,片心和月流”中,诗人将自己的心情和月亮的清辉结合,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在“今宵水上月,照到乡园幽”中,水上的月光不仅照亮了诗人的旅途,也映照出了他心中对家园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诗中对秋天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表层,更深入到内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声渡江来:秋天的声音伴随江水而至,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
  • 秋风满江水:秋风吹动江水,形成波纹,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 吹我浩荡心:秋风激荡了我的心情,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动荡。
  • 一夕走千里:在这秋风的影响下,仿佛一夜之间走了千里,夸张了旅途的遥远。
  • 千里共清秋:无论走多远,心中都与清秋相伴,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 片心和月流:一颗心与明月相伴,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 今宵水上月:今夜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增加了诗的意境。
  • 照到乡园幽:月光照耀着幽静的乡园,透露出对故乡的向往。
  • 乡园在何处:对故乡的疑问,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思念。
  • 引入愁中路:思乡之情引导我走上忧愁的道路。
  • 落叶下纷纷:落叶飘落,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流逝。
  • 浮云拂高树:浮云轻轻拂过高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 仰视浮云归:仰望着浮云归去,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变迁的思考。
  • 满空星斗稀:天空中的星星稀疏,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不知乌鹊意:不明白乌鹊飞向南方的意义,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声渡江来,秋风满江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达深层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浮云拂高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叹,表现了在旅途中孤独的心情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感受。
  • 江水:代表了旅途与流逝的时间。
  • 明月:象征着思乡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落叶:生命的结束与秋天的象征。
  • 浮云:流动的事物,代表着变幻无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声渡江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旅途的孤独
    •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千里共清秋”中“千里”指的是什么?

    • A. 走的距离
    • B. 心灵的距离
    • C. 旅途的风景
    • D.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提到的“乌鹊”象征什么?

    • A. 归乡的希望
    • B. 迷茫与无奈
    • C. 对未来的向往
    • D. 不明的情感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表现了秋天的孤独与思念,风格上更为沉重,而林澍蕃的《秋夕旅怀》则在孤独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更加细腻。两者均展示了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但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吴郡怀古 幽窗(以下《香奁集》) 火蛾 夏课成感怀 秋霖夜忆家(随驾在凤翔府) 三月 漫作二首 冬日 信笔 寄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雁过拨毛 眩视惑听 乐新厌旧 逐月 革字旁的字 远名 鸳鸯缕 直祭 鬥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斐然向风 三瓦四舍 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敛刃 玄字旁的字 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闵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