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赠》

时间: 2025-05-07 06:48:24

诗句

自从闻笛苦匆匆,魄散魂飞似梦中。

最恨粉墙高几许,蓬莱弱水隔千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24

原文展示:

自从闻笛苦匆匆,魄散魂飞似梦中。
最恨粉墙高几许,蓬莱弱水隔千重。

白话文翻译:

自从听到那急促的笛声,我的心情如同在梦中一般,魂魄都似乎散去。最恨的是那高高的粉墙,不知有多高,仿佛将我与蓬莱仙境的弱水隔得千千重叠。

注释:

  • 自从:自从……以来。
  • 闻笛:听到笛声。
  • 苦匆匆:形容心中焦急、苦闷。
  • 魄散魂飞:形容非常紧张或恐惧,精神恍惚。
  • 似梦中:像在梦里一样。
  • 最恨:最痛恨。
  • 粉墙:用粉刷的墙壁,这里指代阻隔的事物。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 弱水:传说中蓬莱的水,象征美好而遥远的事物。
  • 隔千重:比喻距离遥远,有很多阻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氏女是宋代著名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女性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她的诗歌多涉及爱情、离愁等主题,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面对离愁别绪、爱情无望的情境中,笛声的响起唤起了她的思念与苦楚,粉墙则象征了她与爱人之间的距离与阻隔。

诗歌鉴赏:

《又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的深切渴望与无奈。开篇“自从闻笛苦匆匆”,笛声作为一种音乐符号,不仅传达了情感的急切,也暗示着某种失落与忧愁。诗人在听到笛声时,心灵深处的感受仿佛使她的魂魄都散去了,展现出一种对爱的强烈渴望与苦楚。

接着,诗人将这种情感深化为对现实的无奈,特别是“最恨粉墙高几许”,这句诗形象地表现了阻隔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粉墙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更是情感上的隔阂。最后“蓬莱弱水隔千重”则将这种隔阂推向极致,蓬莱仙境象征着美好的向往,而弱水则是那遥远而不可及的梦想。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爱情的苦涩与心灵的孤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从闻笛苦匆匆”:自从听到笛声,心中苦闷而焦急。
  2. “魄散魂飞似梦中”:心神恍惚,像在梦中一样迷离。
  3. “最恨粉墙高几许”:最痛恨那高高的墙壁,象征着阻隔。
  4. “蓬莱弱水隔千重”:蓬莱仙境与我之间有千重阻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梦中状态,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情感的迷惘。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粉墙与蓬莱弱水的意象象征着爱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笛声、粉墙、蓬莱等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人性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召唤。
  • 粉墙:象征阻碍与隔离,暗含对爱的渴求与无奈。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着追求的目标。
  • 弱水: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或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从闻笛苦匆匆”中“闻笛”指的是什么? A. 听到笛声
    B. 吹笛子
    C. 看到笛子
    D. 学习笛子

  2. 诗中“最恨粉墙”的意思是: A. 讨厌墙壁的颜色
    B. 讨厌墙壁的高度阻隔
    C. 讨厌墙壁的材质
    D. 讨厌墙壁的形状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黄氏女的《又赠》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但风格上,黄氏女更为直接和浓烈,而李清照则更具细腻与婉约。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有所不同,黄氏女使用了更为明确的隔阂象征,而李清照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模糊来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阳春曲 春江题梦 阳春曲 熏笼 阳春曲十首 其三 阳春曲十首 其二 阳春曲十首 阳春曲 忆梅西崦 阳春曲 三月初一日夜归,遇旧曲,怅然成咏 阳春曲 阳春曲 阳春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躲躲闪闪 龙华饭 颊上三毛 行字旁的字 唯阿之间 身字旁的字 张德培 旁开头的成语 寸土不让 包含鬓的成语 舌敝耳聋 憨笑 瓦字旁的字 七上八落 至字旁的字 礼废乐崩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