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0:50
诗词名称: 登慈恩寺塔
作者: 张乔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慈恩寺塔上所见的景象。透过几层窗户,凉风轻拂,蓝天清澈。世人来来往往,告别于此,烟雾缭绕的景色在古今之间似乎没有变化。远处的山峦横亘如同秦岭,长河在遥远的边塞消失无踪。夕阳斜照,我的乡愁更显浓厚,天边看见归来的鸿雁。
注释:
- 窗户几层风:窗户的层数不多,轻风透过窗户而入。
- 碧落:指蓝天。
- 烟景:指如烟雾般的景色,形容景象朦胧。
- 世人来往别:世人彼此来往,分别于此。
- 列岫:即连绵的山峦。
- 秦断:指秦岭,形容山的横亘之势。
- 长河极塞空:长河延伸至边塞,消失无迹。
- 斜阳:夕阳。
-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
- 归鸿:返回的鸿雁,象征归家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慈恩寺塔位于西安,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诗作产生于作者登塔远望时,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内心感受。开篇通过“窗户几层风”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随后,诗人通过“世人来往别”反映人世间的离别与聚散,表现出对流逝时光的思考。接着,诗中提到的“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描绘了巍峨的山川与浩瀚的河流,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辽阔。最后,夕阳的映照与归鸿的飞翔,唤起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户几层风:描绘出风轻柔地穿过窗户,带来凉爽的感觉。
- 清凉碧落中:蓝天的清澈与凉爽的风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世人来往别: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别离,反映了生活的无常。
- 烟景古今同:古代与现代的景色在诗人眼中似乎没有区别,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自然。
- 列岫横秦断:描述了雄伟的秦岭横亘在眼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
- 长河极塞空:长河在远方消失,象征着无尽的旅程与思念。
- 斜阳越乡思: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思乡之情,更显得深沉。
- 天末见归鸿:在天边,归来的鸿雁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 对仗:如“长河极塞空”与“列岫横秦断”,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景物以情感,如“世人来往别”。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窗户: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与内心的宁静。
- 清风: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诗人的心境。
- 列岫:象征着坚韧与不变的自然。
- 长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斜阳与归鸿: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乔
D) 王维
-
“列岫横秦断”中的“列岫”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田野
D) 城市
-
诗中提到的“归鸿”象征着什么?
A) 游子归家
B) 友人相聚
C) 远行的旅人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C) 张乔
- B) 山峦
- A) 游子归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 王之涣:同样描绘了壮丽的山河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与思考。
- 《夜泊牛津口》 李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