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3 07:05:34

诗句

一堂既虚闲,一室可息偃。

松篁度风清,窗户去日远。

幽禅过亭午,凉气生薄晚。

阃内即妻孥,更深遂忘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05:34

原文展示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 其一
作者: 曾几 〔宋代〕

一堂既虚闲,一室可息偃。
松篁度风清,窗户去日远。
幽禅过亭午,凉气生薄晚。
阃内即妻孥,更深遂忘返。

白话文翻译

这一间屋子显得格外清闲,一室之内可以随意倚靠休息。
松树和竹子在风中摇曳,窗外的阳光似乎越来越远。
幽静的禅意过了正午,凉爽的气息在傍晚悄然降临。
家中妻子儿女在身边,让我更加深陷于这安逸之中,忘却了归返的念头。

注释

  • 虚闲:空旷而清闲,形容环境宁静。
  • 息偃:休息、躺下。
  •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清雅闲适的环境。
  • 幽禅:清幽的禅意,隐含一种宁静的心境。
  • 阃内:家中,指家庭的环境。
  • 妻孥:妻子和儿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宋代诗人,以清丽秀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夏,诗人通过描写自家庭院的宁静,表现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宜人的夏日午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自然和家庭生活的和谐美好。开头的“虚闲”二字,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松与竹的形象交织出自然的清新,窗外的阳光则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却又让人觉得如此遥远,正是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幽禅”与“凉气”的对比,描绘出从正午的炎热到傍晚的凉爽,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心境的转变。最后一句“更深遂忘返”则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与满足,仿佛在说,生活的美好让人不想再离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堂既虚闲:表达环境的宁静与空旷。
  2. 一室可息偃:可以在这里随意休息,体现出一种舒适感。
  3. 松篁度风清:描绘松竹在风中轻拂的情景,展现自然之美。
  4. 窗户去日远:窗外的阳光变得遥远,暗示时间的流逝。
  5. 幽禅过亭午:禅意在正午渐渐消退,暗示心境的变化。
  6. 凉气生薄晚:傍晚的凉爽气息开始弥漫,带来舒适的感受。
  7. 阃内即妻孥:家中有妻儿,体现对家庭的依恋。
  8. 更深遂忘返:深入其中而不想离开,表达对家庭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变化与心境相联系,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宁静与家庭的温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家庭的眷恋,体现了“家”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长青,寓意诗人内心的坚强与宁静。
  • :象征谦虚与清雅,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心态。
  • 凉气: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安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热闹繁华
    B. 清幽宁静
    C. 荒凉冷清

  2. 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态度是?
    A. 忧虑
    B. 依恋
    C. 无所谓

  3. “阃内即妻孥”这句中的“阃”字指代什么?
    A. 朋友
    B. 家庭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对比

  • 曾几与王维的诗歌都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但王维更偏向于哲理性思考,而曾几则更突出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安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曾几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松麓李应龙彝甫携阿颍鹏升参学 赠山月道士 雪中雪坡十忆 赞张英玉蝉惊螳螂图 玉井亭观莲 赠争相士三首 贺新郎(送杨帅参之任) 题雪竹扇 丙辰冬和乐魁声道四诗 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骈肩累踵 臣字旁的字 包含轳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浓桃艳李 髀肉复生 两点水的字 謏言謏说 苟同 阜字旁的字 粉白黛黑 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远 矛字旁的字 护佑 趋行 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含垢匿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