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20
舍车出郊步屧,系鞋入院不靴。
未妨扶九节杖,似曾踏八花砖。
把车子停在郊外,穿上草鞋走进院子,
系好鞋带,不穿靴子。
未必不可以扶着九节杖,
仿佛曾经踏过八花砖。
“九节杖”常用来形容老者或行走不便的人,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八花砖”则可能来源于古代建筑艺术的细腻与美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回忆。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庭栋,号惭愧,南宋时期诗人、词人,擅长古诗和词。他的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注。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贯穿其中。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日常生活的简单场景,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开头的“舍车出郊步屧”展现出一种抛却繁华,回归自然的态度,隐喻着对世俗纷扰的拒绝。接着提到“系鞋入院不靴”,表明在生活中不拘小节,强调生活的自在和随性。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未妨扶九节杖”则引入了老年人的形象,象征着智慧与经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逊、尊重他人。而“似曾踏八花砖”则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仿佛每一步都踏着花朵,回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整首诗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人选择“舍车”的原因是什么?
“九节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八花砖”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