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记十首 其六》

时间: 2025-05-02 00:43:08

诗句

虽则仇平仲,何曾问大年。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3:08

原文展示:

虽则仇平仲,何曾问大年。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

白话文翻译:

虽然仇平仲(指的是仇英),但他又何曾询问过大年(指的是大年岁月)呢?在崇宁年间(指宋徽宗时期),有多少人能够全都安稳呢?

注释:

  • 仇平仲:仇英,字平仲,是宋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 大年:指的是岁月或长久的时光。
  • 崇宁:宋徽宗时期的一个年号,通常指代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
  • 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指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孟和,号景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豪放和清丽的风格上都有所探索。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思考。从“虽则仇平仲”一句中,可以看出对仇英的评价,虽然他是名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接着提到“大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的感慨,表明即使是出色的人物,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无常,崇宁年间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元祐时期的动荡则使得许多人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则仇平仲”:开头提到仇平仲,意在引出一个历史人物。
  • “何曾问大年”:质疑仇平仲对时间与历史的关注。
  • “崇宁一相拜”:指代崇宁年间的权力结构。
  • “元祐几人全”:指出元祐时期的动荡以及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崇宁”和“元祐”的对比,展示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局势。
  • 反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角色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渺小,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仇平仲:象征着力量与勇气,但也代表个人的局限。
  • 大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演变。
  • 崇宁元祐: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仇平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仇英
    • B. 苏东坡
    • C. 李白
  2. “崇宁”与“元祐”指代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什么样态度?

    • A. 乐观
    • B. 失望
    • C. 中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专注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当下的战争与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整理。
  • 《古诗文赏析》:对古代诗词进行解析与赏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有怀重送斛斯判官 别怀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寄远 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 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 寄湘中友人 鹦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经纶满腹 人喊马叫 非字旁的字 省中 立刀旁的字 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吹喇叭 郁郁青青 八字旁的字 艺龄 天高气爽 包含迭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来年 词少理畅 立场不稳 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