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57
江口阻风寄琅山衷老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人间有净境,咫尺不易通。
今朝解尘缚,始到天人宫。
叠嶂拥崔嵬,夏木郁青葱。
白鸟巢半山,掩映画图中。
高低辟窗牖,绿阴翳芳丛。
境寂意自佳,坐久心尔空。
更兹主人贤,晤语禅味融。
归途若有得,便欲起樊笼。
奈此尘缘深,踪迹如惊鸿。
驱车出兰若,俯首坐疏篷。
连日滞江干,风雨渺冥蒙。
缅怀支道林,此会何时逢。
人间有个净土,虽然近在咫尺却不容易到达。
今天我解开了尘世的束缚,终于来到这天人之宫。
重峦叠嶂,青翠的夏树葱郁繁茂。
白鸟在半山上筑巢,似乎掩映在画图之中。
高低错落的窗户,绿阴覆盖着芳香的丛林。
境界宁静,心情自然而美好,久坐之后心中却空荡荡的。
更有这位主人贤良,交谈中蕴含着禅意的融洽。
若归途有所收获,我便想要挣脱这樊笼。
可惜这尘世的缘分太深,行踪如同惊鸿般难以捉摸。
我驾车离开兰若,低头坐在疏篷之下。
连续数日滞留在江边,风雨朦胧渺茫。
回想起支道林,这次再相逢又要多久呢?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心灵感悟,常常融合禅宗思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本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尘世烦恼的反思。开篇的“人间有净境,咫尺不易通”即确立了诗的主题,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的渴望。接下来的描绘,如“叠嶂拥崔嵬,夏木郁青葱”,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水之间。
诗人在宁静中又流露出对尘世的无奈,特别是“奈此尘缘深,踪迹如惊鸿”一句,展现了他对尘世烦扰的深刻思考与无力逃避的感受。而后半部分则通过与主人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禅意,表达了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结尾处的“此会何时逢”则是一种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尘世烦恼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净境”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元素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中“奈此尘缘深”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