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立雪图》

时间: 2025-05-02 12:47:40

诗句

堂下心如铁,庵中语似雷。

有人参此语,三个一坑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40

原文展示:

题立雪图
堂下心如铁,庵中语似雷。
有人参此语,三个一坑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世事的洞察。诗中提到“堂下心如铁”,意指心如铁石般坚硬,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态度;而“庵中语似雷”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最后一句“有人参此语,三个一坑埋”则可能暗喻那些听到真理却无法承受的人,结局是被埋葬,表明人们对真理的逃避与无能为力。

注释:

  • 心如铁:形容内心坚定,毫不动摇。
  • 语似雷:指说话的声音如同雷鸣,形容语气激烈或情绪激动。
  • 三个一坑埋:可能是指有三个人听了这些话,但最终都无力承受,象征着对真理的无能为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阮亭,浙江嘉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山水诗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感悟与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题立雪图》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雪景,寄托对世事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坚韧。

诗歌鉴赏:

《题立雪图》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诗的开头“堂下心如铁”运用比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这种坚韧不仅是对生活的态度,亦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接着“庵中语似雷”,则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激荡情绪,似乎在对世俗的纷扰发出愤怒的呐喊。这种情绪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真理的渴求。最后的“有人参此语,三个一坑埋”则用隐喻的方式,揭示了人们面对真理时的无能为力与逃避心理,令人深思。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精炼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下心如铁:表达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象征着对生活的决心。
  • 庵中语似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 有人参此语:暗示有听到诗人所言的人。
  • 三个一坑埋:象征那些无法接受真理的人,最终被埋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如铁”,通过比喻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将语气比作雷,赋予了声音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内心坚韧与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人性的反思,揭示了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真理的逃避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不拔的内心。
  • :象征激烈的情感与内心的冲突。
  • :象征那些被埋没的真理与逃避现实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如铁”形容的是哪种情感? A. 软弱 B. 坚定 C. 迷茫
    答案:B

  2. “庵中语似雷”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安静 B. 激动 C. 悲伤
    答案:B

  3. 最后一句“三个一坑埋”代表了什么? A. 真理被埋没 B. 三个人的名字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与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对诗人内心的影响。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题立雪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范成大更注重内心的坚韧与社会的批判,而王维则倾向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曲阜孔庙二首 其二 次韵答王祖年 昼寝 见张明府 用韵书怀三首 其三 和王定国见寄 过苍溪县渡有同行赵公雪涕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 寒夜背诵古诗,至“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美其词意,为进一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次 赌风 鸟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包含卑的成语 海阔天高 糸字旁的字 包含概的成语 当开头的成语 谦谦下士 掀翻 穷街陋巷 見字旁的字 泥猪瓦狗 明月之诗 行短才高 谨能胜祸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