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8:12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欹枕浩无情,蘧蘧独迟明。
霜繁红树老,云澹素蟾清。
倦鹊犹三尤,寒鸡未一鸣。
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寂的夜晚,独自倚靠在床头,感受到无情的寂寥。窗外的霜冷重,映衬着红色的老树,天上的云彩淡淡的,皎洁的月亮显得格外清冷。倦怠的乌鹊依然在树上鸣叫,而寒冷的鸡还未打鸣。故乡的山水在哪里呢?应该有晨曦中的猿声惊起。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政治改革,提倡“变法”,并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时值他在政治、家庭等多重压力下,内心孤独而惆怅,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
王安石的《迟明》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欹枕浩无情”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孤寂的夜晚,诗人斜靠在枕头上,感受到的是无情的空旷与寂寥。诗中通过“霜繁红树老”的描写,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红树的老去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年华的感慨。
随着“云澹素蟾清”的转变,夜空中云彩的淡薄与月亮的清冷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倦鹊犹三尤,寒鸡未一鸣”,这里的意象似乎在传达一种时间的静止,黑夜的延续让万物都显得疲倦,连鸡鸣声都未曾响起,预示着黎明的到来仍是遥遥无期。
最后两句“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更是点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山水、晨曦中的猿声,象征着他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王安石在晚年孤独心境的真实写照,透过对景的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迟明》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故山”指的是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