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9:38
寒食上冢
作者: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到来的景象。诗人感叹小路是多么窄小,桥面又是多么危险,是否可以不需要扶持就能通过。远处的山脉在枫树的映衬下显得模糊而淡远,破旧的房屋旁边孤零零地长着麦草。经过冬天,宿草在春风中重新苏醒,而去年的新阡(田埂)却已经不再。梨花在寒食节时自开,然而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日,内心却只感到愁苦和遗憾。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关注民生,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寒食节,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寒食节是祭祖和缅怀先人的日子,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景象,引发对往日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寒食上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寒食节期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诗人以幽微的笔调描摹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凄凉的画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开头两句,诗人以“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表达了对小路和桥的细腻观察,透出一种无力感,仿佛在暗示人生的艰辛与脆弱。
接着,作者描绘了远山和破屋,使用“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荒凉。在春风的吹拂下,宿草复苏,但去年的田埂却已不复存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将节日的喜庆与个人的愁苦对比,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和思索。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岁月和节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风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绘,表现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迳直夫何细”意指什么?
a) 小路狭窄
b) 桥面宽阔
c) 山路陡峭
“梨花自寒食”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困难和挑战
c) 时光的流逝
诗人通过哪种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a) 破屋孤麦
b) 繁花似锦
c) 湖水清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寒食上冢》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杨万里以寒食节为背景,更多地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孤独,而杜甫则着重于战乱与国家动荡所带来的痛苦。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深邃的人文关怀。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杨万里的《寒食上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