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1:43
岁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闷四首
食罢游东园,慨然伤我怀。
昨日卧病时,自谓不复来。
入门大风起,万松声顿哀。
病骨念不堪,欲行重裴徊。
裴徊南斋前,小倦坐苔阶。
斋前花不多,亦有两古梅。
似知我至此,顷刻忽尽开。
多情梅间竹,偃风特奇哉。
不知喜风舞,为复怯风回。
万象皆迎春,我独老病催。
明日能来否,且皈拨炉灰。
我吃罢饭后去游东园,心中感慨,思绪纷飞。
昨天我躺在病床上,自以为再也不能来到这里。
我刚进门,狂风大作,松树的声音令人感到悲伤。
我这病骨真让人无法忍受,想要走动却又迟迟不愿离去。
在南斋前徘徊,微微感到疲倦,坐在青苔铺成的台阶上。
斋前的花不算多,但也有两株古梅。
似乎知道我到这里,忽然间开满了花。
那多情的梅树和竹子,在风中摇曳,真是奇妙。
我不知是欢快的风在舞动,还是害怕的风在回旋。
万物都在迎接春天,而我却独自老病交加。
明天是否还能来这里,先来收拾炉灰吧。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因病卧床而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杨万里的《岁暮皈自城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依恋。全诗以游东园为背景,开篇便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诗人食罢游园,内心感慨,写出了对昨日病痛的回忆。诗中多次提到病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
诗中“入门大风起,万松声顿哀”一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风声与松树的哀鸣,似乎在回应诗人的病痛与忧愁。随着诗人徘徊于南斋前,他的心情从忧伤转向了一种微微的欣慰,斋前的古梅在这个时刻绽放,仿佛在安慰他:“我似知你至此,顷刻忽尽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渴望和希望。
最后两句“万象皆迎春,我独老病催”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与孤独。在春天的气息中,诗人却感受到自己病痛的加重,无法与自然的生机相抗衡。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折射出了内心的孤独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病中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病痛中感受到孤独,却也在梅花的绽放中找到了片刻的安慰,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诗人游东园后,心中感到什么?
A. 欢喜
B. 感慨
C. 忧愁
诗中提到的“古梅”代表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坚韧与希望
C. 孤独
诗人最后一行提到“拨炉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明天
B. 忧伤与无奈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B 2.B 3.A
杨万里 vs.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