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回望摩舍那滩石峰》

时间: 2025-05-01 01:43:19

诗句

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19

原文展示

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的观察与感受:近看美丽的山并不觉得奇特,远望时却显得更为壮丽;回头看那七座高峰,就像云外的竹笋,其中两座特别高耸,其他五座则相对较低。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山:指美丽的山。
  • :奇特、特别。
  • 全胜:指远望之时的美景胜过近看。
  • 回望:回头观看。
  • 七峰:指七座山峰。
  • 云外:在云层之外,形容高度。
  • :竹笋,形容山峰细长而高。
  • 高绝:极高,超绝。
  • 五峰低:指其他五座山峰相对较低。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云外笋”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的崇拜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感情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李白、杜甫影响,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名山大川之际,他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回望摩舍那滩石峰》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山的美丽与壮观。诗的开头以“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引入,强调了观察的角度与距离对美感的影响。近距离看山,可能因细节而失去整体的震撼;而远观时,山的轮廓与气势则愈加突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变化。

接下来的“回望七峰云外笋”则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七座山峰的高耸,犹如竹笋般矗立在云层之外,极具视觉冲击力。最后一句“两峰高绝五峰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展示了山峰间的层次感与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时所感受到的不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山近看未为奇:近看美丽的山并不觉得奇特,反映出细节的局限性。
  • 远看全胜近看时:远望时却显得更为壮丽,表现出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 回望七峰云外笋:回头看那七座高峰,宛如云外的竹笋,形象生动。
  • 两峰高绝五峰低:两座特别高耸,其他五座则相对较低,强调山的层次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云外笋”,生动形象。
  • 对仗:如“高绝”与“低”,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山的观察,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身边的事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 :代表高远与自由。
  • :象征生机与希望,传达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好山近看”的意思是: A. 近看山更奇特
    B. 近看山并不奇特
    C. 远看山更好看
    D. 诗人不喜欢山

  2. “回望七峰云外笋”中的“笋”指的是: A. 竹笋
    B. 山峰
    C. 云
    D. 树木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山的赞美
    B. 对自然的感慨
    C. 观察事物的角度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更着重于山的层次与远近之美,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宁静的氛围。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对自然的理解。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早度分水岭 宿晋安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从长计议 气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返本还源 皮字旁的字 扼吭夺食 卓诡变幻 己字旁的字 奇胲 收鲜船 倚边 有条有理 刳肝沥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