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19
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的观察与感受:近看美丽的山并不觉得奇特,远望时却显得更为壮丽;回头看那七座高峰,就像云外的竹笋,其中两座特别高耸,其他五座则相对较低。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云外笋”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的崇拜与赞美。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感情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李白、杜甫影响,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色。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名山大川之际,他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杨万里的《回望摩舍那滩石峰》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山的美丽与壮观。诗的开头以“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引入,强调了观察的角度与距离对美感的影响。近距离看山,可能因细节而失去整体的震撼;而远观时,山的轮廓与气势则愈加突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变化。
接下来的“回望七峰云外笋”则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七座山峰的高耸,犹如竹笋般矗立在云层之外,极具视觉冲击力。最后一句“两峰高绝五峰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展示了山峰间的层次感与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时所感受到的不同美感。
本诗通过对山的观察,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身边的事物。
诗中提到“好山近看”的意思是:
A. 近看山更奇特
B. 近看山并不奇特
C. 远看山更好看
D. 诗人不喜欢山
“回望七峰云外笋”中的“笋”指的是:
A. 竹笋
B. 山峰
C. 云
D. 树木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山的赞美
B. 对自然的感慨
C. 观察事物的角度
D. 以上皆是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更着重于山的层次与远近之美,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宁静的氛围。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对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