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12
至後入城道中杂兴十首
作者:杨万里
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今年的丰收仍然让人心情愉悦,天公作美,阳光普照。而这种升平的景象,并不是来自于古曲箫韶的悠扬旋律,而是源于各个村庄里稻谷收割的欢声笑语。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乡土情怀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民生活,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彼时国家相对安定,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与发展。杨万里在这一背景下,歌颂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丰收的喜悦。开头两句“今年又是一升平”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时政的积极评价,表现了对国家繁荣的欣喜。接着,诗人通过“升平不在箫韶里”这一句,巧妙地将古代的音乐与当下的田园生活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升平”并非来自于华丽的乐曲,而是来自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只在诸村打稻声”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民在秋收季节的忙碌与欢愉,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自然丰收的感恩之情。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安定的珍惜,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生活时的乐观态度。
诗的中心思想是赞颂丰收和赞美劳动,强调真正的幸福和繁荣是通过辛勤的工作得来的,而非依赖于外在的华丽事物。
诗中提到的“升平”是指什么?
诗人认为丰收的声音来自哪里?
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比,杨万里的诗歌展现了安定和丰收的景象,而杜甫则是在战争和动乱中感受到的哀愁。两者虽同为描绘生活,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前者乐观,后者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