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47
道旁雨漱紫浮泥,高底成山下底溪。
谷转峰回云出岫,沙翻石走草缘堤。
波生蟋蟀漂新宅,水落蚍蜉识旧蹊。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来只是许高低。
在路旁,雨水冲洗着紫色的浮泥,山的高低与溪水的深浅交替。
山谷蜿蜒,峰峦回环,云雾从山岫中升起;
沙石翻滚,草木沿着堤岸生长。
波浪间蟋蟀在新宅上漂浮,水退去后,蚍蜉认得旧的道路。
大地与山河也是这样,表面上看似高低起伏,实则各有千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与陆游、范成大齐名。杨万里强调自然景物的直接感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雨漱紫泥》成诗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多难。诗人在此背景下,借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变化的思考,反映出对世事高低起伏的哲理理解。
《雨漱紫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田园诗,诗中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雨后大地的生机与变幻。开篇以“道旁雨漱紫浮泥”引入,细腻地描绘了雨水冲刷后的泥土,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高底成山下底溪”则通过高低的对比,展现出地形的多样性。
中间的“谷转峰回云出岫”进一步深化了空间的层次感,云雾缭绕在山间,给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感觉。诗人通过沙翻石走,草缘堤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鲜活的生命力和生态的和谐。
后半部分转向了生命的哲理,“波生蟋蟀漂新宅”中的蟋蟀象征着新生,水落后的“蚍蜉识旧蹊”则让人思考时间与记忆的关系。这种对比不仅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让人感受到在变迁中依然存在的不变之物。
最后一句“大地山河亦如此,看来只是许高低”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自然界的高低起伏象征着人生的起落,内涵深远,令人深思。整首诗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高低起伏的哲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在变化中寻求恒常的智慧。
诗中“高底成山下底溪”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高山与溪流的对比
B. 云雾的形态
C. 蟋蟀的生活环境
“水落蚍蜉识旧蹊”中“蚍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昆虫
C. 一种水生动物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高低起伏
C. 乡村的宁静
与陆游的作品相比,杨万里的《雨漱紫泥》更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陆游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志向。两者虽然都关注自然,但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