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0:00
和九日龙山登高
惠沛 〔清代〕
戏马台荒莫问津,
且移双屐上嶙峋。
非无白社能留客,
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
夕阳衰草吊春申。
登临底事伤怀抱,
倚醉还欹漉酒巾。
在荒凉的戏马台上,不必再去探问,
不如换上双屐,攀登那崎岖的山崖。
并不是没有白社可以留客,
只怕那黄花会让人解开心事、发笑。
远处的水面上,孤帆正向范蠡期盼,
夕阳下的衰草,寄托着对春申的哀吊。
登高的缘由究竟何在,令人伤怀,
醉意中却又无力地倚靠着,酒巾随意地垂落。
作者介绍:惠沛,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望远,回顾过往,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秋日的萧瑟。
这首诗以登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提到的“戏马台”,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荒凉无聊,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接着提到“移双屐上嶙峋”,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尽管环境艰难,但诗人仍愿意前行。
中间几句提及“白社”和“黄花”,暗示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黄花不仅是对秋天的象征,也暗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远水孤帆期范蠡”,则通过历史典故,传达了对往昔英雄的追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最后两句“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孤独与伤感,醉酒之中,倍感无奈和忧伤。整首诗通过登高的活动,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描绘了孤独的心境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戏马台”象征什么?
“黄花”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及的“范蠡”象征怎样的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