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7:20
人生大抵游仙枕,已出邯郸君莫疑。
世事浮云无定著,流光劫火漫寻思。
试香午院宜煎茗,斗墨晴窗好赋诗。
终卧牛衣吾不悔,只凭清课惬心期。
人生大抵像是游仙的枕边梦,您不必怀疑我已超越了邯郸。
世事如浮云般无常,流光似劫火般漫无目的地思索。
在午后的院子里泡一壶香茶,晴朗的窗前写诗最为适宜。
我最后归于牛衣之下也无怨无悔,只希望心中有清净的学问来满足我的期望。
《庄子》中有“邯郸学步”之说,讲述的是一个人为了模仿别人而失去自我的故事,寓意着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游仙”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金至元,清代诗人,生于清朝中期,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
这首诗写于金至元晚年,正值其对人生、世事的沉思期,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清心寡欲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浮华的不屑。开头两句用“游仙枕”与“邯郸”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梦幻般的理想世界,后者则代表现实生活。诗人在此用“已出邯郸君莫疑”来表明他已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走上了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世事如浮云般无常,时光如劫火般迅速流逝,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之后的两句则展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午后的茶香和窗前的诗意,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愉悦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终卧牛衣吾不悔,只凭清课惬心期”,则是诗人的自我肯定,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执着。他宁愿在平凡中安然自处,也不愿追逐浮华的名利生活,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与生活态度的从容。
诗中“游仙枕”指的是什么?
诗人最后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
“流光劫火”比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