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1:35
戚氏 其一 月夜瞻园小集归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月华清,隙光琐碎上轩棂。
潭影窥人,林风解带,夜三更。
苕亭,古台城,残山剩水忒分明。
衣冠六代如梦,梦中说梦到无生。
青帘白舫,黄花乌帽,偏怜重九嘉名。
有风流词伯,载酒萧寺,邂逅招迎。
倦旅怊怅秋声。传觞催钵,病眼怯鸥盟。
谁分与谱翻大曲,笔驶长鲸。
药瓯擎,攲枕秋漏丁丁。
华胥梦到瑶京。
故心现在,故意苍凉,故人共醉承平。
白发惭明镜,鬖髿老柳,摇落江汀。
输尔朱颜玉骨,使君来,仙吏管蓬瀛。
为遣吴刚修月,长房缩地,楼阁华严靓。
放善才五十三参请。长相伴,汉上题评。
憺西风,乔木峥嵘。
惜秋华,小赋未能成。
作江山主,年年岁岁,越客扬舲。
清冷的月光洒下,透过窗棂显得斑驳陆离。
潭水的倒影偷偷看着我,林间的微风轻轻解开腰带,夜已深。
苕亭和古台城,残山剩水的景象显得如此清晰。
历朝历代的衣冠如梦,梦中又说梦到了无生。
青色的帘子和白色的船,黄花和黑帽,偏偏喜爱重阳节的美名。
有位风流的词人,载着酒在萧寺中邂逅招呼。
旅途疲惫,听着秋声感到伤感。传杯催酒,眼神恍惚,心中怯怯似鸥盟。
谁来为我谱写大曲,笔触如长鲸遨游。
药瓯高举,斜靠在秋夜的滴答声中。
华胥的梦中回到瑶京。
对旧情的思念,故意显得苍凉,与故人共醉承平时光。
白发映照明镜,鬖髿的老柳,轻轻摇落在江畔。
让你失去的红颜玉骨,使君前来,仙吏在管弦之中。
为了解释吴刚修月的事,长房缩地,华美的楼阁显得璀璨。
好心人五十三次来请教,长相伴在汉上题评。
在西风中,乔木显得高耸。
可惜秋华,小赋未能完成。
我作江山的主人,年年岁岁,越客扬帆。
作者介绍:沈曾植(1849-1921),字宾之,号惟庵,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学者。他的诗风受到前辈的影响,关注自然与人文,并常常结合历史典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末,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沈曾植的《戚氏 其一 月夜瞻园小集归》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开篇以清冷的月光和斑驳的光影引入,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尤其是“衣冠六代如梦”,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接着,诗人描绘了重阳佳节的喜庆氛围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在诗中,沈曾植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帘白舫”与“黄花乌帽”,不仅承载着对秋天的感悟,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和理想。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倦旅怊怅秋声”表达了旅途的疲惫和心灵的孤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形成一种深邃的哲理感。
最后,沈曾植以“作江山主,年年岁岁,越客扬舲”结束,表明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尽管经历了风雨,仍希望能在岁月中扬帆起航。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升华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衣冠六代如梦”)、拟人(如“潭影窥人”)、对仗(如“青帘白舫,黄花乌帽”)等修辞手法,展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自然之美、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月华清”中的“月华”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月亮的形状
C. 月亮的颜色
诗中提到的“重九”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倦旅怊怅秋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疲惫与伤感
C.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沈曾植的《戚氏 其一 月夜瞻园小集归》都以月亮为主题,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沈曾植的诗更为细腻,融合了历史与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