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0:10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
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佛法超越了表面的现象,色相本质上并不真实。阿罗汉如何能通过外在的色相来追求佛法呢?居士和官员的身份只是表面关系,内心的亲近才是重要的。佛法的深意需要深入理解,才能展现出其真谛。在后来的佛教传承中,赞美与吟诵的言语不断出现。作者的笔力如同虚空,来自于内心的三昧境界,打破了愚昧的束缚,领悟到了宏大的宇宙。以前我曾见到过非凡的境界,听闻过佛的教诲,仅靠声音并不能真正见到如来。诗句又问,什么样的偈语能超越声音的限制?如今我领悟了佛的意图,所有有为法的真相,既不是偈语也不是赞美,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待。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中立,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平生致力于佛教研究,作品多与佛理相关,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深入人心之际。岳珂身处这一时代,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写作此诗以表达对佛教的理解与阐释。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以其深邃的佛理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岳珂对佛教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强调了佛教追求的真理在于超越表面的现象,而这种追求并非通过外在的修行或身份来获得。这种思想在佛教中反复出现,鼓励修行者内省与自我觉悟。
此外,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广长舌”象征智慧的表达,体现了对佛法的赞美与深刻思考。岳珂通过“笔力虚空”的表达,传达了他在创作时所达到的内心宁静与深邃的境界,揭示出对佛法的真正理解不在于外在的音声,而在于内心的领悟。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佛教理念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智慧与觉醒。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岳珂成功地将佛教的复杂理念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使其在哲学与艺术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佛法超越表象,追求内在的真理与智慧。通过对佛教理念的深入探讨,岳珂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鼓励人们去探索内心的真实世界。
阿罗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追求财富
B. 达到解脱的人
C. 追求名声
诗中提到“色相本非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外在形象是最重要的
B. 外在现象并不真实
C. 形象与内心无关
“笔力虚空”意指什么?
A. 书法技巧
B. 写作出自内心的深度
C. 画画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