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6:40
凌云成而楷遂绝,太极建而书仍存。
艺不足以名世,士亦贵于自珍。
彼其之子以贱待其身,而又安能以重望夫人。
伟四谏之直声,并翰墨而流芬。
方其作元舅之碑以伸天子之孝,
拒佞倖之请而杜亵取之门。
则片言只字之落人间者,
世固待之以褚颜之节,而岂复侪之于芝繇之伦。
后二百年珂得而藏其真,
是盖不特宝其书而楷模其纵笔之妙思,
又将因其字而彷佛其绝世之清尘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蔡忠惠的赞美。蔡忠惠的书法如同凌云之笔,虽然楷书的风范已绝,但太极的理念依然流传。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名声,而在于士人对自己的珍重。那位对自己不加重视的子弟,又如何能寄托对其妻子的重望呢?四位直言的谏官,借助书法流传下去的芬芳。若是为元舅雕碑以表达对天子的孝顺,拒绝谄媚的请求,从而杜绝亵渎的行为,几乎每一句字句都将落入人间,世人自应以褚颜的节操来期待,而不再与芝繇相提并论。两百年后,诗人珂得以珍藏真迹,这不仅是对书法的珍视,更是对其斜逸笔法的模仿,仿佛通过字迹再现了那绝世的清幽之气。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6-1143),字宗道,号清白,南宋诗人、书法家。岳珂以其诗词风格清新、用词准确而闻名,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当时士人对于艺术、道德及政治的思考与表达。诗人关注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文化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蔡忠惠的赞美,展现了书法与道德的密切关系。诗人首先用“凌云成而楷遂绝”形容蔡的书法技艺,强调其高超和难以匹敌,继而引入“艺不足以名世”,指出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个人的内涵和自我珍视。诗中提到的“四谏之直声”则反映了诗人对直言不讳的推崇,表现出士人应有的正直与气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个人到家族,再到对社会的观察,展现了一个士人应有的理想与责任。诗人不仅是对蔡忠惠的书法技艺的赞美,更是对其人格与道德的推崇。在最后,诗人以“后二百年珂得而藏其真”来总结,强调了书法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蔡忠惠书法艺术的高度赞美,同时强调了士人应有的道德标准和自我珍视的观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凌云成而楷遂绝”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士亦贵于自珍”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认为书法的价值在于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虽然两首诗的主题不同,但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与艺术追求。苏轼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岳珂则通过蔡忠惠的书法探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