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时间: 2025-07-27 16:43:09

诗句

一瓶一锡一团蒲,到得今年一物无。

桑下勿兴三宿念,古人不食武昌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43:09

原文展示:

一瓶一锡一团蒲,到得今年一物无。
桑下勿兴三宿念,古人不食武昌鱼。

白话文翻译:

一瓶酒、一块锡器和一团蒲草,到了今年却一件东西也没有了。
在桑树下不要再想念三宿的故人,古人并不吃武昌的鱼。

注释:

  • 一瓶:指一瓶酒,象征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 一锡:锡器,古代常用的器皿,象征物质的贫乏。
  • 一团蒲:蒲草,可能用于编织或其他用途,暗示生活的困窘。
  • 桑下:指桑树下,古代常为聚会、闲聊的地方。
  • 三宿念:指在此地停留三天,思念故人。
  • 武昌鱼:武昌的鱼,古人普遍认为不宜食用,暗示对饮食的选择与生活的清贫。

典故解析:

“古人不食武昌鱼”这一句反映了古代对某种饮食的排斥或偏见,可能源于当时的饮食文化或对水域污染的警觉,意在表达对当世饮食的审慎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字宗元,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兼任官职。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己亥年夏季,正值疫病流行,生活困顿,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和对故人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人们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展现了诗人在经历生活困境时的感慨与思考。开头的三件物品象征着诗人生活的困顿,一瓶酒虽可解忧,却也显得格外孤单;“一锡”与“一团蒲”则暗示了物质的贫乏和精神的空虚。接下来的“桑下勿兴三宿念”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深的思念,却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无力。最后一句“古人不食武昌鱼”不仅揭示了对饮食选择的警惕,更象征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对传统的反思。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折射出深刻的生活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无奈与人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瓶一锡一团蒲”:诗人以物寄情,细数生活中的微不足道,以此反映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 “到得今年一物无”: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物质的匮乏,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 “桑下勿兴三宿念”:诗人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思念之中,反映出对故人的留恋与无奈。
    • “古人不食武昌鱼”:通过古人的饮食习惯,表达对当代生活的警醒与反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一瓶一锡一团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瓶”、“锡”、“蒲”隐喻生活的单调与贫乏。
    • 反语:提到古人不食武昌鱼,实际上是对当下饮食习惯的调侃与批判。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匮乏和人际孤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隐含着对传统和历史的探寻。

意象分析:

  • :象征享乐与孤独。
  • :象征物质的不足和生活的艰辛。
  • :象征生活的平凡与无奈。
  • :象征思念与回忆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宿念”指的是什么? A. 思念朋友
    B. 在桑树下停留三天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吃武昌鱼

  2. 诗人用哪种物品象征生活的困顿? A. 酒
    B. 锡器
    C. 蒲草
    D. 鱼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岳珂的《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自然的向往,但岳珂更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岳珂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猿洞 奉和鹦鹉 白人 玩花五首 其三 玩花五首 其二 杭州祝涛头二首 其二 白铜鞮 答白公 送沈亚之赴郢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束开头的成语 黄卷青灯 以色事人 趁熟 权移马鹿 庶出 包含苇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变幻无常 匕字旁的字 相门相种 附呈 室温 包含耍的词语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