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文忠烈》

时间: 2025-05-04 08:04:19

诗句

德威堂中有汉相,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三复崧高慰瞻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04:19

原文展示:

德威堂中有汉相,
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
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
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
三复崧高慰瞻想。

白话文翻译:

在德威堂中有位汉代的丞相,
身穿华丽绣袍,侍者白天扶着他的灵寿杖。
虽然他眉头如鲐背般宽厚,依然能够精神抖擞,
他手中展开着炎黄大地的图案,开启了治理的图景。
笔如虹蜺,笔锋透亮光芒万丈,
落在纸上如珍珠般的文字纷纷呈现状表。
他那凛然的手泽让人敬仰,
三次仰望崧高,心中感到慰藉与思念。

注释:

  • 德威堂: 指代一个庄重的场所,通常是指有德行威望的地方。
  • 汉相: 指汉代的丞相,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 衮绣: 华丽的绣袍,象征地位和权威。
  • 灵寿杖: 代表长寿的权杖,常用于表示尊贵和长寿。
  • 庞眉: 形容人的眉毛如同老年人一样阔大,象征智慧与稳重。
  • 炎图: 指代炎黄大地的图景,隐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虹蜺: 比喻笔锋如虹,形容书法的辉煌。
  • 珠玑: 形容文字的珍贵和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汉相”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汉代宰相,如张良、萧何等,他们以智慧和才能著称。诗中提到的图景与治国理政的理想,也反映了对古代贤良政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0-1140),字昇之,号文忠,宋代诗人,政治家。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写历史人物与景象,常以历史典故入诗。

创作背景:

《文忠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贤臣良将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文忠烈》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理想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汉代丞相的形象,既有尊贵的外表,又有充沛的精神内涵。通过“衮绣”和“灵寿杖”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这位丞相的威仪与智慧,表达了对他治国理政能力的赞美。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虹蜺椽笔”和“珠玑争献状”表现了丞相的才华横溢,文字如珍珠般闪耀,象征着治国理政的辉煌成就。同时,诗中提到的“凛然手泽”则表现出一种使人敬仰的气质,是对贤良之士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是对当代政治的反思与期待。通过历史的镜子,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德威堂中有汉相: 在德威堂中有一位汉朝的丞相,象征着权威与智慧。
  2. 衮绣昼扶灵寿杖: 丞相穿着华丽的袍子,白天有侍者扶着他的长寿杖。
  3. 庞眉鲐背犹克壮: 尽管眉毛宽厚、背部如同老年人,仍然精力充沛。
  4. 手展炎图开治象: 他手中展开着描绘炎黄大地的图案,开启了治理的前景。
  5. 虹蜺椽笔光万丈: 笔如虹蜺,光芒四射,象征书法的辉煌。
  6. 落纸珠玑争献状: 写在纸上的文字如同珠宝般珍贵,纷纷呈现出状表。
  7. 凛然手泽端可仰: 他那威严的手泽令人仰望。
  8. 三复崧高慰瞻想: 三次仰望崧高,心中感到慰藉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笔如虹蜺”比喻书法的光彩照人。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 “光万丈”夸张了书法的辉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汉代丞相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贤臣的敬仰,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歌情感真挚,渗透着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威: 象征德行与威望。
  • 汉相: 代表古代贤良之士。
  • 衮绣、灵寿杖: 体现权威与尊贵。
  • 虹蜺、珠玑: 代表书法的美与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的崇高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相”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明朝

  2. 诗中“虹蜺椽笔光万丈”中的“虹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颜色
    C. 一种书法风格
    D. 一种笔法

  3. “珠玑争献状”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文字的珍贵
    B. 书法的粗糙
    C. 国家财富的丰富
    D. 诗人的悲伤

答案:

  1. C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by 杜甫:同样描写历史和政治的诗。
  • 《登高》by 王之涣: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by 王之涣:同样描绘了高远的理想与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 《春望》by 杜甫:反映了国家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

解读: 这两首诗与《文忠烈》都在历史背景下探讨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尽管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岳珂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涧歇·归去 引驾行 行香子(梅) 寄怀八弟三首 次韵毅父户部兄游栖岩寺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三 别关景晖二首二 御街行 惜奴娇 贵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蠖屈螭盘 龙雏凤种 臣字旁的字 亏名损实 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通音 买笑寻欢 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只读存储器 逃夜 靣字旁的字 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石至交 荡结尾的成语 客死 贪墨之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