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6:40
问津六辅到长安,满目疲羸不忍观。
耕耨又孤今岁饱,盖藏尤比去年难。
绮罗有目须令见,铁石为心方自宽。
欲借玉阶空怅望,救民无术愧空餐。
问津的六辅(指沿途的地方)抵达长安,满眼看到的是疲惫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
今年的耕作又是如此孤独,丰收的希望难以实现,特别是藏粮的情况,比去年更加艰难。
绮罗(美丽的丝绸)虽美,却要让人看见,心如铁石才能宽慰自己。
想借助玉阶(象征权贵或富贵)空自怅望,救助百姓却无能为力,心中愧疚只得空吃饭。
岳珂,字子华,号岳阳,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公元1086年,卒于1142年。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正值夏季旱灾严重的时期。诗人目睹了农村的困境与民众的苦难,心中感到无比忧虑与愧疚,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夏旱三首》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首联“问津六辅到长安”以问路的方式引出长安的情景,表现出对沿途景象的细致观察。接着,诗人以“满目疲羸不忍观”传达了对农村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感受,令人无法直视的疲惫景象,突显了社会的悲惨与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农民的辛苦耕作与丰收的渺茫,反映出自然灾害对民生的严重影响。“耕耨又孤今岁饱,盖藏尤比去年难”,不仅是对农业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揭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愧疚,想要借助权贵的地位来帮助百姓,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令其内心充满了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自我反思,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无力感的愧疚与反思。
“问津六辅到长安”中的“六辅”指的是?
A. 六个地方
B. 六个朋友
C. 六个国家
D. 六个山脉
诗中提到的“绮罗”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自由
D. 劳动
诗人对百姓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关怀
C. 讽刺
D. 无所谓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与岳珂的《夏旱三首》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