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贼退示官吏》

时间: 2025-05-09 18:15:32

诗句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

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5:32

诗词名称: 贼退示官吏

作者: 元结 〔唐代〕

类型: 五言古诗


原文展示: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白话文翻译:

癸卯年,西边的盗贼侵入道州,肆意焚烧、杀戮和掠夺,几乎将一切都摧毁。第二年,盗贼又攻打永州,破坏了邵州,却没有侵犯我州的边界而退去。这难道是因为有力量能制止敌人吗?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心生怜悯罢了。各位官吏为何要忍受这样的苦难,继续征税和征敛呢?所以我写下这首诗以示警告。往年安宁,山林平静二十年。泉水流淌在庭院,山谷在门前。井税有规定的期限,日落时分仍可安然入睡。忽然遭遇世事变迁,数年间亲自披甲上阵。如今我来到这个郡,山中的盗贼又纷纷而起。城虽小但盗贼未曾屠戮,百姓贫苦可怜。因此,邻近的地方陷入战乱,而本州独自安然无恙。使者携带王命,难道不如盗贼吗?如今那些征税者,压迫百姓如同火焚。谁能为了做贤人而致人于死地!我只想放下符节,自己划船自沉。返回家中,过着渔猎的生活,安静地老去在江湖边缘。


注释:

  • 癸卯岁: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年份,干支纪年中的一种。
  • 征敛:指的是征收税款、征集物资等。
  • 井税:指的是对井水的征税,古代对于水源的管理。
  • 亲戎旃:亲自出征,披上战甲。
  • 使臣将王命:指的是携带国王命令的使者。
  • 符节:古代官员的象征物,代表国家的权威。

典故解析:

  • 太平盛世:指的是过去的安宁时期,诗人追忆往昔的宁静生活。
  • 山夷纷然:山中的盗贼混乱纷扰,象征着社会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是唐代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批判,常以诗歌表达对民生的关切。诗风朴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期,盗贼肆虐,社会动乱,诗人为了警示官吏,表达对百姓困苦的关切,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贼退示官吏》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盗贼的肆虐和百姓的困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开篇即点明事件背景,西原贼的侵扰使得道州几乎遭到毁灭,接着通过回忆往昔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现今的动荡。诗人以“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直接质疑那些征税官吏,指出他们的行为对百姓的压迫,甚至比盗贼还要残酷。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百姓的无奈与苦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现出民生的困顿与诗人对乱世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唤醒那些麻木的官吏,促使他们关注和改善民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这里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盗贼的侵袭是诗的主线。
  • 几尽而去:形容盗贼的破坏力度极大。
  • 岂力能制敌与?:反问句,质疑官吏的无能。
  • 盖蒙其伤怜而已:说明盗贼退去并非力量所制,而是出于怜悯。
  • 昔岁逢太平:回忆过去的安宁,形成对比。
  • 忽然遭世变:突显突如其来的动荡,增加悲剧感。
  •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描绘百姓的困苦,增强同情。
  •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质疑官吏的行为,发人深省。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太平与现在的动乱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增强诗歌的情感力度,使读者思考。
  • 比喻:用“迫之如火煎”形象地表现征税者对百姓的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对官吏冷漠行为的批判,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愤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代表安宁的自然环境。
  • 泉源:象征生活的基本保障。
  • :象征社会的动乱与不安。
  • :象征诗人向往的平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问题: 诗中提到的“癸卯岁”指的是哪个年代?

    • A. 过去的安宁
    • B. 盗贼侵扰的年份
    • C. 诗人生活的年代
    • D. 诗的创作年份
  2. 问题: 诗中“使臣将王命”意指什么?

    • A. 盗贼的命令
    • B. 官吏的职责
    • C. 国家命令
    • D. 诗人的个人命令
  3. 问题: “山夷又纷然”中的“山夷”指的是什么?

    • A. 民众的安宁
    • B. 盗贼的骚扰
    • C. 自然环境
    • D. 诗人的家乡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贼退示官吏》:两首诗均反映了动荡时局对民生的影响,前者更为悲痛,后者则更多批判官吏的冷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唐代的经典诗篇,适合学习古诗。
  • 《元结集》:专门分析元结的生平与作品的书籍。

译文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注释

赏析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病中不寐,简故园女伴 菩萨蛮 无题八首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题月色夫人画梅乞米图 菩萨蛮四首 其三 菩萨蛮 其十七 春暮有感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除日谒法源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并驾齐驱 尸字头的字 引领翘首 黍字旁的字 包含轰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命世之才 讼事 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五十步笑百步 止字旁的字 过五关斩六将 明保 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洁馨 包含溃的成语 护攒 喷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