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4:14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首诗描写了西施的美丽和她身处的两种身份。她的美丽在世间被极为重视,但她却始终保持低调。早上,她是越溪的女子,晚上,她则成为吴宫的妃子。即使平日里她的地位低贱,但当她被宠爱时,才让人明白她的珍贵。她邀请别人为自己涂抹香粉,却不愿亲自穿上华丽的衣服。君王的宠爱让她愈发娇媚,君王的怜惜让她无所顾忌。当年她与浣纱女伴一起浣纱,谁能想到最终却没有同车归去。她最终与邻家的年轻男子保持距离,模仿她的眉目又有什么希望呢?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与李白、杜甫并称。王维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代表作品有《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西施咏》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社会文化繁荣之时。王维通过描写西施的美丽与命运,反映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权力与爱情的复杂关系的探讨。
《西施咏》通过西施的故事,展现了美丽与命运的辩证关系。西施的美丽让她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传奇,但同时她的命运却又充满了无奈与悲哀。诗中“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开篇即强调了西施的绝世美丽,但她却宁愿保持低调,显示出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与无奈。
接下来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则描绘了她身份的变化,早上她是普通的越溪女子,晚上却成为了权贵的妃子,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西施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诗人用“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反映了社会对美与地位的看法,只有被宠爱后,才能让人真正意识到其珍贵。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一句,表现了西施虽被宠爱,却依然保持一份淡然,她不愿意过于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希望保持一种自然的美。最后几句则回忆了她与浣纱女伴的从前,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总体上,《西施咏》不仅是对西施的颂扬,更是对命运、爱情与美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维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施命运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美丽与权力、爱情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即使是美丽如西施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反映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西施的身份在早上和晚上分别是什么?
A. 越溪女 / 吴宫妃
B. 吴宫妃 / 越溪女
C. 普通女子 / 皇后
D. 女神 / 人间
诗中提到西施不愿意做什么?
A. 参加宴会
B. 穿华丽的衣服
C. 吃美食
D. 写诗
诗中提到的“浣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项工作
C. 一种食物
D. 一种乐器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艳色天下重,西施(shī)宁久微。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zhuó)罗衣。傅香粉:即搽脂敷粉。香:一作“脂”。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huàn)纱伴,莫得同车归。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邻家子,效颦(pín)安可希。 持谢:奉告。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