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19:43
《如梦令 其六》
作者:仇远 〔宋代〕
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何处。何处。一树乱鸦啼暮。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西窗听着风雨声,东邻传来的锤子敲打声,尽管如此,他依然站在危险的栏杆边,外面的青山默默无言。他在思索,究竟何处才是安宁的地方?一树的乌鸦在傍晚时分喧闹地鸣叫,显得更加凄凉。
《如梦令 其六》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悠远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窗外的风雨、东邻的锤声,营造出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氛围。西窗的风雨与东邻的砧杵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外界的动荡,后者则代表着生活的日常琐碎。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依然站在危阑之上,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不安。
“阑外青山无语”一句,青山的沉默与诗人的困惑相呼应,增强了词作的情感深度。面对青山的静默,诗人自问“何处”,显露出他对归属与安宁的渴望。最后,一树乱鸦啼暮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使整首词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中挣扎求索的心境,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安宁的渴望,揭示了人在风雨中的孤独与无奈。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砧杵”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自然的美丽
C. 时光的流逝
D. 朋友的陪伴
“阑外青山无语”中的“青山”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希望
B. 忧伤与孤独
C. 自由与奔放
D. 亲密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