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5:53
万里番禺自汉通,
乘槎有客气如虹。
地分铜柱风烟外,
山涌琼台雪浪中。
帝子旌旗何处问,
黎人衣服与时同。
兴来好和苏公语,
又度西南月半弓。
这首诗描写了万里之外的番禺自汉朝以来就已经通畅,乘着木筏的客人气势如虹。大地在铜柱的界限外,风烟弥漫,山峦涌动如琼台上的雪浪。问帝子的旌旗现在何处可寻,黎民的衣服与时俱进。兴致来了,愿意和苏公(苏轼)畅谈,正好又经过西南的月亮如半弓般弯曲的地方。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平略有记载,但其作品多以描写山水、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贝琼送友人朱质夫赴宁远(今宁远县),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与不舍,同时也展现了南方的美丽山水。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南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万里番禺自汉通”,直接引入主题,展示了番禺的历史悠久及其文化底蕴。接着“乘槎有客气如虹”,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乘客的豪情壮志,气势如虹,令人印象深刻。
中间两联则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风烟与雪浪的壮观景象,既有地理的广阔,又有自然的雄伟,展示了南方的独特风貌。最后两联,诗人通过“帝子旌旗”和“黎人衣服”两种不同的意象,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气如虹”)、对仗(上下联相对)、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友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番禺”是今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成都
“气如虹”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A. 自然景观
B. 人的情感
C. 文化氛围
D. 历史事件
诗中提到的“帝子旌旗”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战旗
B. 皇帝的随行使者
C. 民间的节日庆典
D. 文化的象征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