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6:33
山中玉殿尽苍苔,
天子蒙尘岂复回。
地脉不从沧海断,
潮声犹上浙江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
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
白头庾信不胜哀。
在山中的玉殿上,青苔已经覆盖了全部,
天子被尘埃所蒙,怎么可能再回来呢?
地脉也不再跟随沧海的断裂,
潮声依然从浙江涌来。
这百年禁树,谁会为它感到心惜呢?
三月的宫花,依然在自顾自地绽放。
今天登高临远,写下这首赋,
白头的庾信听了不胜哀伤。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惋惜。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时代的兴衰与个人的感受。
本诗通过对山中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失去的权力和辉煌的追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山中玉殿尽苍苔”不仅展示了昔日的辉煌已经被岁月遗忘,更隐喻了人事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天子蒙尘岂复回”表达了对统治者失落地位的惋惜,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与对社会的关注。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江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潮水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个人的历史会被遗忘,但大自然的声音依旧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百年禁树知谁惜”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冷漠与无视,似乎所有的辉煌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最后两句“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通过庾信的白头形象,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哀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增强了全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惋惜,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苍凉,深刻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变迁。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C. 乡愁
D. 自然风光
“百年禁树知谁惜”中“禁树”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被禁止的树木
C. 古老的树木
D. 任何树木
“白头庾信不胜哀”中的“白头”指的是哪个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庾信
D. 苏轼
答案:1.B 2.C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