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43
似怜翁老吾老,宁论子才不才。
皆云法当止矣,况于身要扶哉。
似乎同情老人的衰老,我的年纪也不轻;
何必讨论儿子的才华与否?
大家都说法度应该停止了,更何况要对自身进行扶持呢?
刘克庄,字梦阮,号景山,中国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刘克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朝政以及个人处境的思考尤为深刻。诗中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对后辈才华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人及其处境的深切同情。诗人开篇以“似怜翁老吾老”点出主题,表达对老年人共同体的关注,进而引出对后辈的思考,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刘克庄在此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强调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扶持。
“宁论子才不才”一句,直接质疑了社会上对后辈才华的评价标准,表明了诗人对这种评价的无奈与反思。在古代社会,才华往往被过度重视,而诗人却认为这种讨论是多余的。接下来的“皆云法当止矣”,则是对当时社会法度的批判,表明即使在法律和规则的框架下,人们也应当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和道德修养。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思考,更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诗的结尾“况于身要扶哉”总结了全诗的思想,强调扶持与关爱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探讨了老年人与后辈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老年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社会法度的批判,呼唤对人际互助的重视。
诗中“似怜翁老吾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法当止矣”意指什么?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的诗作,二者都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社会责任感与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归属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