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5-04 12:04:43

诗句

似怜翁老吾老,宁论子才不才。

皆云法当止矣,况于身要扶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43

原文展示:

似怜翁老吾老,宁论子才不才。
皆云法当止矣,况于身要扶哉。

白话文翻译:

似乎同情老人的衰老,我的年纪也不轻;
何必讨论儿子的才华与否?
大家都说法度应该停止了,更何况要对自身进行扶持呢?

注释:

  • 似怜:似乎有同情之意。
  • 翁老:指年老的长辈,这里指“老人”。
  • 宁论:宁可不去讨论。
  • :指儿子或后辈。
  • 法当止矣:法律和规章制度应该停止。
  • 况于身要扶哉:更何况对自身的扶助和支持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景山,中国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刘克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朝政以及个人处境的思考尤为深刻。诗中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对后辈才华的思索,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人及其处境的深切同情。诗人开篇以“似怜翁老吾老”点出主题,表达对老年人共同体的关注,进而引出对后辈的思考,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刘克庄在此不仅仅是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强调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扶持。

“宁论子才不才”一句,直接质疑了社会上对后辈才华的评价标准,表明了诗人对这种评价的无奈与反思。在古代社会,才华往往被过度重视,而诗人却认为这种讨论是多余的。接下来的“皆云法当止矣”,则是对当时社会法度的批判,表明即使在法律和规则的框架下,人们也应当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和道德修养。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思考,更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诗的结尾“况于身要扶哉”总结了全诗的思想,强调扶持与关爱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怜翁老吾老:诗人以“我”与“翁”的对比,体现了对老年的同情和理解。
  • 宁论子才不才:在此,诗人质疑社会对后辈的评价,认为这不是重要的讨论。
  • 皆云法当止矣:反映出对法律条文的无奈,似乎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声抗议。
  • 况于身要扶哉:呼吁对个人的关心与支持,强调人际之间的相互扶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似怜翁老吾老”与“宁论子才不才”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宁论子才不才”,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老年人与后辈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老年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社会法度的批判,呼唤对人际互助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翁老:象征老年人,体现出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 子才:象征年轻一代的才华,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待与评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似怜翁老吾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蔑
    • B. 同情
    • C. 无所谓
    • D. 喜悦
  2. 诗中提到的“法当止矣”意指什么?

    • A. 法律应该继续有效
    • B. 法律不重要
    • C. 法律应该停止执行
    • D. 法律需要改革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的诗作,二者都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社会责任感与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归属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寺壁二首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移居二首 其一 寄强甫 自警 读邸报二首 陆贾二首 永嘉曹君赠诗次韵一首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 清凉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疫 欠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洽谈 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驾 尖担两头脱 妇人之仁 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神貌 十指露缝 遐布 旁求俊彦 耳刀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无欺暗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