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4:10
虽与渔樵共受廛,尚馀气习雪萤边。
故须堂下参轮鹿茸,未可灯前骂郑玄。
那有传求千斛米,更无策救五铢钱。
陈编老矣犹加勉,凿久安知不及泉。
虽然我和渔夫、樵夫一同生活在市井之中,但我仍然保留着习惯于雪夜、萤火虫边缘的清气。所以我必须在堂下参拜轮鹿茸,灯前却不能骂郑玄那样的学者。哪里有传说中求得千斛米的,连五铢钱都无计可施。老书籍已经陈旧,仍然要努力勉励自己,凿石久了又怎知道不如泉水甘甜呢。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逸舸,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豪放,常以直率的笔触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思考。
《和季弟韵二十首》是刘克庄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地位的思考,以及对财富与贫困的感慨,反映了其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渔樵的形象,引出诗人自我身份的思考,显示出他虽身处市井,但内心依然保有一份清雅和追求。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郑玄的提及,表达了对学术界的无奈与批判,揭示了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与压力。诗中提到的“千斛米”和“五铢钱”,则象征了财富的追求与现实的困境,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无奈。最后两句,诗人自我激励,尽管面临挑战,依然怀抱希望,努力追求更高的理想,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财富的思考,揭示了在困境中保持清高与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渔樵”指什么?
“未可灯前骂郑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诗中提到的“千斛米”象征什么?
刘克庄 vs. 杜甫
刘克庄的诗中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困境,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责任感。两者都在诗中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但方式各异,刘克庄更为内敛,杜甫则显得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