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04:55
寄题宜城县射亭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作邑三年事事勤,
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
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
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
何况斯民父母亲。
在这个地方任职三年,事事都尽心尽力,
宜城的风物因为你而焕然一新。
你已经能够施政留下美好的声誉,
何必去栽花留给后人呢?
就像那芝兰一样,芬芳可以传承,
如同金玉般的温润,纯粹而美好。
朋友们都如此欣慕你,
何况这里的百姓如同你的父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的诗词兼具风趣与深刻,尤其擅长古诗和散文,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
此诗写于欧阳修担任宜城县令期间,反映了他对政务的关注及对地方风物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后人教育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宜城县任职期间的感受与思考。开篇便以“事事勤”表达了自己在任职期间的尽心尽力,随后提到宜城因自己而焕然一新,显示了他为地方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接着,作者提出了“何必栽花遗后人”的问题,强调真正的贡献在于实际的治理,而不是表面的装饰。
后四句通过对“芝兰”和“金玉”的比喻,表现了他对美德和品格的重视,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温润与芬芳,而非外在的华丽。诗中流露出深厚的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民众的关怀,表现出一种自然而亲切的人格魅力。整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深远的哲理,既有自我反思,也有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思考。
这首诗强调了一个理想的治理者应关注实际的贡献和内在的美德,而非表面的装饰,反映了作者对道德治国的深刻思考。
欧阳修在宜城县任职了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芝兰”象征什么?
诗中“何必栽花遗后人”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