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 界河驿题壁》

时间: 2025-05-07 06:19:20

诗句

鞭影指斜曛。

冷驿荒村。

天涯闷煞杜司勋。

芳草落花无一点,何处伤春。

料得倚楼人。

瘦损眉痕。

绿杨时节易销魂。

愁见玲珑帘外月,不许黄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9:20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界河驿题壁
作者:黄燮清 〔清代〕

鞭影指斜曛。冷驿荒村。
天涯闷煞杜司勋。
芳草落花无一点,何处伤春。
料得倚楼人。瘦损眉痕。
绿杨时节易销魂。
愁见玲珑帘外月,不许黄昏。


白话文翻译:

马鞭的影子指向斜斜的夕阳,冷清的驿站旁是荒废的村庄。
在天涯的尽头,杜司勋的心情抑郁得令人窒息。
芳草与落花没有一丝生机,哪里能诉说对春天的伤感呢?
我想那倚在楼上的人,眉头因忧愁而瘦削,
在绿杨摇曳的时节,她的心容易迷醉。
愁苦地看到玲珑的窗帘外面明亮的月光,不愿让黄昏来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鞭影:马鞭的影子。
  • 斜曛:夕阳西下,日落的样子。
  • 冷驿:冷清的驿站。
  • 杜司勋:历史人物,常用作抒发心情的代名词。
  • 芳草落花:形容春天的草木花朵凋落,暗含伤春之意。
  • 倚楼人:指正在楼上倚靠的人,可能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 瘦损眉痕:因忧愁而消瘦的眉头。
  • 绿杨:春天的柳树。
  • 玲珑帘:形容窗帘的精致。

典故解析:
杜司勋常被用来象征抑郁和孤独。诗中提及的“倚楼人”可能是指古代文人雅士,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字孟庵,号澄江,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燮清的旅途中,表现出他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冷清的驿站中,面对落日的孤寂,产生了深深的忧愁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界河驿题壁》以其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鞭影指斜曛”,通过马鞭的影子与夕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荒凉的驿站和冷清的村庄,直指内心的孤独感。

“天涯闷煞杜司勋”一句,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对杜司勋的心境的共鸣,显示出诗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振,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接下来的“芳草落花无一点,何处伤春”,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春天的凋零与诗人心中的惆怅。

“料得倚楼人。瘦损眉痕”,通过对倚楼者的描绘,展现了因忧愁而消瘦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内心情感的表达。最后一句“愁见玲珑帘外月,不许黄昏”,在意象上呼应了前面的忧愁,留给读者一种无尽的思索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及精致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的思考,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鞭影指斜曛:描绘了马鞭在夕阳下的影子,意象生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冷驿荒村:形象地描绘出驿站的冷清与村庄的荒凉,增强了孤独感。
  3. 天涯闷煞杜司勋:通过历史人物杜司勋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显示出深沉的抑郁。
  4. 芳草落花无一点:生动描绘春天的衰败,表达失落与哀伤。
  5. 何处伤春:问句使情感更加深刻,反映出对春天的无奈与怀念。
  6. 料得倚楼人:寄情于“倚楼人”,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7. 瘦损眉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苦的状态。
  8. 绿杨时节易销魂:春天的柳树容易勾起人的思绪,显示出春天的诱惑性。
  9. 愁见玲珑帘外月,不许黄昏:以窗帘和明月结束,留下对黄昏的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鞭影”与“夕阳”比喻时光流逝。
  • 拟人:将草木与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展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鞭影:象征旅行与时间流逝。
  • 冷驿:象征孤独与荒凉。
  • 芳草与落花: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衰退。
  • 倚楼人: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寄托。
  • 玲珑帘:象征美好与脆弱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鞭影指斜曛”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冷静的思考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和谐

  2. “芳草落花无一点”中,“无一点”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情感的寄托
    C. 伤春的情绪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情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 《定风波》: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气概,虽然也涉及孤独感,但情感表达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黄燮清全集》

这首诗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画车诗二首 守岁诗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书韩干牧马图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失调名 癸丑春分後雪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粝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瘦骨伶仃 包含蛟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和旨 象搘 鼎字旁的字 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紧行无善踪 遮眼 出火珠 不谋而同 鱼字旁的字 齐口 天人路隔 席门蓬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