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35:45
庐山瀑布
作者: 孙鲂 〔唐代〕
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
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
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
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瀑布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说:有山的地方就有瀑布,瀑布从高空万丈落下,像是从云端倾泻而下。雾气喷洒在千山万岩上,湿润了大地;雷声在九夏之时轰鸣,带来一丝寒意。画中僧人已然离去,湖上的客人又回过头去观看那壮丽的景色。诗人不禁羡慕那自由自在的猿猴和仙鹤,能够在近乎碧绿湍流中飞鸣,享受这份恬静与洒脱。
“猿鹤”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自由与高逸的生活,猿猴灵动灵巧,鹤则被视为长寿与仙人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孙鲂,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灵气。
庐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庐山时感受到的自然美,才写下了此诗,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庐山瀑布》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诗人的情感。诗的开头便用“有山来便有”,简洁而有力地传达了庐山瀑布的气势。万丈的瀑布从云端倾泻而下,展现出一种飞流直下的壮观场面。接着,诗人通过“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气氛,表现出瀑布所带来的湿润和雷声的震撼,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又引入了人文元素,提到“图中僧写去”,让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人文气息。最后以“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景观,同时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景。
“有山来便有”中的“山”指什么?
“雷倾九夏寒”中“雷”所传递的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猿鹤”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