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2
二月二十三日自黄冈还杭途中作
日照江边春树林,繁花乱叶感人心。
花间蛱蝶漫多事,叶底杜鹃非好音。
举目山川成皓首,侧身天地一沾襟。
解忧惟有尊中酒,疾病年来巳厌斟。
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江边的树林显得格外美丽,繁花和绿叶交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花间的蝴蝶悠然自得,似乎在忙于自己的事情,而树叶下的杜鹃却发出让人不悦的声音。向四周望去,山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侧身看去,天地之间似乎有一层忧郁的气息笼罩着我。唯有酒能解忧,然而这些年来我已对饮酒感到厌倦。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因其才华和政治理念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该诗作于元代二月,诗人自黄冈返回杭州的途中,正值春季,描写了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日江边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开篇描绘春树林的生机与繁花的绚烂,仿佛一幅春日的画卷,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心中的烦恼与失落逐渐显露。特别是“杜鹃非好音”的句子,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愁苦。
诗中“举目山川成皓首,侧身天地一沾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内心的交融,然而这种美丽的外在与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解忧惟有尊中酒,疾病年来巳厌斟”,则揭示了诗人对饮酒解忧的厌倦,反映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忧伤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与诗人心灵的孤独。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杜鹃非好音”不仅表现了杜鹃的叫声,更隐喻了生活的不幸;“蛱蝶漫多事”则赋予蝴蝶以人类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元代社会动荡带来的个体困惑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自由
C. 不幸
D. 欢乐
“解忧惟有尊中酒”中“尊”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酒坛
C. 酒壶
D. 酒瓶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厌倦与忧愁
C. 自由
D.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