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苏州(九首)》

时间: 2025-08-05 02:32:20

诗句

成败由天众所知,乌江拔剑更何疑。

谁言碧海剸蛟手,也学临春井底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2:32:20

过苏州(九首)

作者: 刘基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成败由天众所知,乌江拔剑更何疑。
谁言碧海剸蛟手,也学临春井底儿。

白话文翻译

成败的事情都是天意所决定的,乌江之畔的拔剑自杀又何必怀疑呢?
谁说碧海之中能剿灭蛟龙的手法,也不过是像在春天的井底捞水一般。

注释

  • 成败:成功与失败。
  • 乌江: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乌江,传说中项羽在这里自刎。
  • 碧海:形容广阔的海洋。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生龙类,象征强大的敌人。
  • 临春井底儿:比喻在井底,意指视野狭窄,难以见到大海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山,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明初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都有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以其诗词才华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基游历苏州之际,反映了他对成败得失的思考,结合历史典故,表现出个人对命运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提到“成败由天”,暗示人生的许多成败往往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而是受命运的影响。接着提到乌江拔剑,引用了项羽自刎的历史典故,展示出一种悲壮的无奈感,表明即使是力图改变命运的人,也难逃天命的安排。

后两句则通过“碧海”和“井底”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广阔的未来和无限的可能,后者则代表了狭隘的视野和受限的选择。这种对比不仅引导读者去思考个人的局限性,还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整体上,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表达了成功与失败的命运之定,借用乌江的历史故事反映人生的无奈。
    • 第三、四句则通过比喻表现出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与无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碧海”比作广阔的理想,将“井底”比作狭隘的现实。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命运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乌江: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历史的悲剧。
  • 碧海: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希望。
  • 蛟龙:代表着强大的敌人与挑战。
  • 井底:象征着局限与狭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项羽
    • D. 曹操
  2. 诗中“碧海”与“井底”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 A. 光明与黑暗
    • B. 广阔与狭窄
    • C. 成功与失败
    • D. 过去与未来

答案:

  1. C. 项羽
  2. B. 广阔与狭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基的《过苏州》和杜甫的《登高》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命运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后者则聚焦于个人的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典故大全》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八 与鲁卿酌别,席上次韵 定风波 其一 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应天长 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水调歌头 其七 水调歌头 其四 湖光亭落成 长桥 与惇立夜话有怀石林复用前韵 同惇立游蒋山谒宝公塔王荆公墓晚过草堂寺周颙故宅也 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其二 祈雨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披肝露胆 改土归流 麻字旁的字 势不俱栖 甘字旁的字 游睇 趁是 羽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随高逐低 开眉笑眼 茕怀 包含兑的词语有哪些 正明公道 包含专的词语有哪些 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