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31
诗词名称: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桃花羞愧得如同无情的死去,感激春天的东风。
在东风的吹拂下,娇嫩的花瓣纷纷飘落,飞入了我的窗前,陪伴着我的忧愁。
谁会怜惜那辛苦在东阳下消瘦的人呢?这也是因为春天的懒散。
比起荷花,我的心情在这片幽静的地方更加浓烈而冷清。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题,作品受到后世广泛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双重折磨,诗人以桃花的凋零象征自身的失落与悲伤,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通过桃花的凋零与自身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春天与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词以“桃花”为引子,开头即以“羞作无情死”引出桃花的无情与凋落,诗人在此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失落感。
“感激东风,吹落娇红”,诗人在此既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又无情地目睹美好的桃花随风而去,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哀伤的气息。接下来,“飞入闲窗伴懊侬”中,词人将桃花的凋零与自身的忧愁相呼应,窗外的美丽花瓣与窗内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
在“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中,诗人表达了对无暇顾及的生活的无奈,春天的慵懒使得人们无法追求美好,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最后一句“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则将情感再次深化,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冷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桃花的凋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春天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东阳瘦”中“瘦”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