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41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在灯光昏暗的地方,玉佩的声响渐渐消失,霓裳羽衣也已脱去,二人相对,细心梳理着红妆。
柔和的风送着藕丝般的莲花轻轻漂浮,俩人低头轻声商量着心事。
这种深厚的情感,令人心痛,望着夕阳西下,愈加感伤。
花香和色彩已经消散,却又在明月下的小银塘中重新滋生。
桃根和桃叶终将相守,伴着温柔热情的双宿鸳鸯。
菰米飘残,乌云渐聚,仿佛在同一个梦中寄托在潇湘的水畔。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柳泉,清代词人,满族人。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常描写离愁别绪和爱情苦闷,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之一。
《一丛花·咏并蒂莲》创作于纳兰性德晚年时期,正值其人生的低谷,情感上受到挫折。他以莲花为主题,寄托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一丛花·咏并蒂莲》通过对并蒂莲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爱情的苦涩体验。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两人相对而坐的温馨场景,展现了恋人间的柔情与私语。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美好的时刻,而随后的情感转折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楚,尤其是“十分心苦”的描述,传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渴望和内心的苦痛。
诗中后续的意象如“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爱情恒久与美好的追求,显示了即使在困苦中,爱依然能带来希望和温暖。结尾部分“菰米漂残,沈云乍黑”生动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沉浮与无常,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又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深情而又苦涩的情感基调。
诗中的“阑珊”意思是:
A. 明亮
B. 昏暗
C. 清晰
D. 温暖
“双宿鸳鸯”指的是:
A. 夫妻恩爱
B. 朋友相伴
C. 兄弟情深
D. 孤独旅行
诗人用什么意象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A. 菰米
B. 桃根桃叶
C. 明月
D. 藕丝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纳兰性德的《咏并蒂莲》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关注于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表达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但在表现手法和意象选择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