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洞仙歌·咏黄葵》

时间: 2025-04-27 00:00:37

诗句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0:37

原文展示

洞仙歌·咏黄葵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
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
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
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
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淡泊的情怀,表达了对黄葵花的感慨。前两句说不需要华丽的装扮,自然的道家妆容就很好。接着询问他人是否在此时进入了花的状态。再说春天的孤寂情感不适合这一季节,反而更适合晚秋时分。接下来的几句提到细雨无意间损伤了花的心,细小的宫罗也无法压平长久的皱纹。接着反问何必诉说凄清的心情,因爱秋季的阳光,几日的西风已经使花朵消瘦。最后一句表达即使花瓣零落,也不必感到厌倦,且在斜阳中依偎,胜过红袖的温存。

注释

  • 铅华:指华丽的妆饰。
  • 道家妆:指自然、简朴的妆容,源于道家追求的自然无为。
  • 孤情淡韵:孤独的情感与淡泊的韵味。
  • 轻薄雨:形容雨水轻柔而无情。
  • 檀心:比喻花的心,意指花的娇嫩。
  • 宫罗:指宫廷的华美装饰,常用以形容精致的花饰。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凋零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若虚,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35年,卒于1685年。他是满族人,出身于显赫的家庭,性格洒脱,才情出众。其词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初的一个秋季,正值纳兰性德对人生、爱情的思考期。他在词中以黄葵为引,借花抒发对季节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洞仙歌·咏黄葵》以黄葵为题,抒发了对秋天的独特情感。诗中,作者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开头的“铅华不御”暗示了对浮华世界的拒绝,作者更愿意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接着的问句“问取旁人入时否”呈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是在对他人生活状态的探询,反映了自我的内省。

在描绘黄葵的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细雨、斜阳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黄葵的脆弱,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尤其是“便零落蜂黄也休嫌”的句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豁达态度,尽管生命终将凋零,但在斜阳下的依偎,却胜过红袖的温暖,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包容。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黄葵的咏叹,更是对生命、爱情以及自然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不需要华丽的妆饰,只求自然的道家风格。
  2. 问取旁人入时否:询问他人是否也能感受到此时的情感。
  3.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孤独的情感与淡泊的韵致更适合在秋天。
  4. 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正是晚秋时分,花朵的姿态显得更加标致。
  5.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轻柔的雨水无意中伤害了花的娇嫩心灵。
  6. 小叠宫罗镇长皱:细小的装饰无法平复花瓣的长久皱纹。
  7.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何必诉说内心的悲伤,因爱秋日的光辉。
  8. 被几日西风吹瘦:几日的西风已使花朵消瘦。
  9.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即使花瓣零落也不必讨厌。
  10. 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在斜阳下依偎,胜过与红袖的亲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心比作“檀心”,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被赋予了轻薄的性格,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的修辞,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黄葵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葵: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细雨:代表着无情与柔弱,暗示着人情的复杂。
  • 斜阳:象征着晚年与生命的余辉,带有温暖与宁静的意味。
  • 红袖:象征着温柔的情感与爱的依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铅华”指的是什么?

    • A. 朴素的装扮
    • B. 华丽的妆饰
    • C. 生活的艰辛
    • D. 自然的风景
  2. 诗人为何认为孤情淡韵不宜春?

    • A. 因为春天过于热闹
    • B. 因为春天的花朵更加娇艳
    • C. 因为春天带来生命的希望
    • D. 因为秋天更加适合这样的情感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细腻的风格,李清照多以女性的视角描绘爱情,而纳兰性德则更注重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两者在表达孤独与思念时,均通过自然意象来传达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渡扬子江泊京口 春敕为诗 瑶华 玉绣毬 秋日即事八首 过三洪 访苏君禹城南别墅时郎君新获隽计偕二首 其二 哈密回城九龙树行 送唐通叟东南铸钱通叟尝摄度支员外郎职事与之同舍累月 题紫团山三十六景 东华表 和张平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麦字旁的字 炙手而热 爿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直言无讳 触机落阱 毛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揆叙 包含眙的词语有哪些 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梦幻泡影 轻袅袅 齐梁体 枯木生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刺的成语 拍密 峣峣易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