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0:37
洞仙歌·咏黄葵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
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
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
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
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淡泊的情怀,表达了对黄葵花的感慨。前两句说不需要华丽的装扮,自然的道家妆容就很好。接着询问他人是否在此时进入了花的状态。再说春天的孤寂情感不适合这一季节,反而更适合晚秋时分。接下来的几句提到细雨无意间损伤了花的心,细小的宫罗也无法压平长久的皱纹。接着反问何必诉说凄清的心情,因爱秋季的阳光,几日的西风已经使花朵消瘦。最后一句表达即使花瓣零落,也不必感到厌倦,且在斜阳中依偎,胜过红袖的温存。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若虚,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35年,卒于1685年。他是满族人,出身于显赫的家庭,性格洒脱,才情出众。其词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初的一个秋季,正值纳兰性德对人生、爱情的思考期。他在词中以黄葵为引,借花抒发对季节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洞仙歌·咏黄葵》以黄葵为题,抒发了对秋天的独特情感。诗中,作者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开头的“铅华不御”暗示了对浮华世界的拒绝,作者更愿意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接着的问句“问取旁人入时否”呈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是在对他人生活状态的探询,反映了自我的内省。
在描绘黄葵的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细雨、斜阳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黄葵的脆弱,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尤其是“便零落蜂黄也休嫌”的句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豁达态度,尽管生命终将凋零,但在斜阳下的依偎,却胜过红袖的温暖,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包容。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黄葵的咏叹,更是对生命、爱情以及自然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黄葵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铅华”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认为孤情淡韵不宜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