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2:40
雪寒近可忧,麦熟远有喜。
我生忧喜中,所遇一已委。
平生闻汝南,米贱豚鱼美。
今年恶蝗旱,流民鬻妻子。
一食方半菽,三日已于耜。
号呼人谁闻,愍恻天自迩。
繁阴忽连夕,飞霰堕千里。
卷舒惊太速,原隰殊未被。
贫家望一麦,生事如毛起。
荐饥当逐熟,西去真纳履。
雪天寒冷,令人忧虑,远处的麦子丰收,却令人欣喜。我这一生在忧与喜之间徘徊,所遇之事也只能随缘而过。听说汝南的米价便宜,猪鱼却美味可口。今年遭遇蝗虫和干旱,流民甚至卖掉妻儿。每顿只吃半升豆,三天就得用锄头耕地。呼喊的人又有谁会听见,令人痛心的是天灾总是临近。浓厚的阴云突然连绵不断,飞雪像雨点一样落下千里。卷起和舒展的速度让人惊讶,原野和低洼地却仍未被覆盖。贫苦人家盼望着一季的麦子,生计如同毛发般悄然生起。饥饿的人要追逐丰收,西去寻找真是艰难的旅途。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诗歌、散文和书法著称。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常常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此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农民受自然灾害影响,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雪寒与丰收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诗人自感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的关切。
这首诗以雪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严酷自然的同时,也引发对人间疾苦的深思。开篇两句,将寒冷的雪与丰收的麦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诗中,苏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感受,更通过对流民困境的描写,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着,诗人提到“米贱豚鱼美”,通过对汝南美食的回忆,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随之而来的蝗虫和干旱又让这一切美好化为泡影。诗中反复出现的“忧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映射,生动表现了平民百姓在灾难面前的无奈与绝望。
最后,诗人用“贫家望一麦”的意象,传达出对希望的期待与对生活的坚韧,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人心。整首诗在严酷的自然背景下,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道主义的关怀,展现出一种典雅而深邃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人们的生活困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的无奈感,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要追寻希望的坚韧精神。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米贱豚鱼美”中的“米贱”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流民”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