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3:20
浪说春归已四旬,淮南元自不知春。明朝却是中和节,野次谁怜寂寞人。
春天已经过去了四个星期,但淮南的人们却仍然不知道春天的到来。明天正是中和节,但在这荒野中,谁会怜悯这孤独的人呢?
“中和节”是古代汉族的节日,通常在春季举行,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诗中提到的“淮南”与“中和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寞。开头“浪说春归已四旬”,用“浪”字引入,既有轻松的口吻,又暗藏对春天迟到的无奈。接着“淮南元自不知春”,将地域与季节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感知。最后一句“野次谁怜寂寞人”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感,暗示社会对个体情感的漠视。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情感上却深邃,体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内心挣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中和节”是指什么?
“淮南元自不知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谁怜寂寞人”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