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宫词三十三首》

时间: 2025-04-29 12:48:09

诗句

山迥江回地少尘,方州桃李不成春。

要知驻跸非闲暇,看取君王苏远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09

原文展示:

山迥江回地少尘,方州桃李不成春。
要知驻跸非闲暇,看取君王苏远民。

白话文翻译:

山峦重叠,江水蜿蜒,土地上尘埃很少;
方州的桃树和李树却不见春天的景象。
要知道,君王驻足于此并非闲暇之事,
你只需看看他如何让百姓安宁。

注释:

  • 山迥:山峦重叠、环绕。
  • 江回:江水弯曲、蜿蜒的样子。
  • 地少尘:土地上尘埃稀少,暗含环境清幽。
  • 方州:指的是某个地方,通常用于代指美好的景象。
  • 驻跸:停留、驻足的意思。
  • 苏远民:苏,复苏、安宁的意思;远民,百姓,指的是君王对百姓的关怀。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君王苏远民”,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民众安宁和生活的重视,体现了统治者的责任与担当。与历史上许多仁政的典故相呼应,如汉武帝时期的“富民强国”,强调了领导者的治国理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曹勋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心,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关注百姓生活,表达了对君王治理的期望,以及希望国家安定、民众幸福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作为开篇,描绘了山水的秀美与宁静,给人一种幽远的感觉。通过“山迥江回”与“地少尘”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同时暗示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着,作者转而描绘方州的桃李树,却未见春意,暗含对国家政治形势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最后,诗人通过“驻跸非闲暇”点明君王的责任,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直指统治者应当关注民生的现实意义。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对时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迥江回地少尘”: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山峦重叠,江水蜿蜒,展现了自然之美。
  2. “方州桃李不成春”:桃李不见春意,暗含社会的困境与百姓的苦难。
  3. “要知驻跸非闲暇”:指出君王的驻留并非闲适,而是肩负责任。
  4. “看取君王苏远民”:强调君王应当关注百姓的安宁,体现出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水的描写比喻了国家的稳固与和平。
  • 对仗:全诗结构分明,韵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强调了君王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时政的思考,展现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固与高远。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桃李:象征春天与繁荣,但在此却象征民生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君王的责任
    • C. 个人情感
    • D. 友情
  2. “山迥江回”中的“迥”字是什么意思?

    • A. 远离
    • B. 重叠
    • C. 清晰
    • D. 高大
  3. 诗中提到的“驻跸”指的是什么?

    • A. 旅游
    • B. 停留
    • C. 冒险
    • D. 休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政治与社会的关怀,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个人的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情:鉴赏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感 重九後风雨不止遂作小寒 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 西村暮归 残雨 放逐 晨兴 急雨 初春书怀 寄题赵宽之主簿慈顺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逞凶肆虐 罗锅 锦绣江山 漠不关心 四点底的字 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LED 面字旁的字 矜才使气 炎酷 调开头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默换潜移 出殡 演纪 瓜字旁的字 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