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

时间: 2025-05-04 01:22:24

诗句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

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

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余。

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2:24

诗词名称: 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
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
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余。
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


白话文翻译:

我因病骨瘦得像要折断,白胡子也因寒霜而更加稀疏。
听说新政改革的消息让我欣喜,同时也收到了老朋友的书信。
手里拿着蜡烛,觉得这一切真如梦一般;
举杯畅饮,却又不敢再多留一口。
在这天涯海角,老兄弟,你我何时才能相聚畅怀呢?


注释:

  • 病骨:因病而消瘦的身体。
  • 霜髯:指因寒冷而变白的胡须。
  • 新国政:指当时的新政治改革。
  • 秉烛:手持蜡烛,通常在夜晚。
  • 倾杯:举杯饮酒。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天涯”意指远离的距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相聚的渴望。苏轼与孙叔静及李端叔的友谊深厚,诗中提及的“故人书”则体现了与友人之间的联系与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婉约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国家改革之际,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关心国家大事,并与老友保持联系,表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病骨瘦欲折”与“霜髯籋更疏”两句,描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生死的思考,融入了对国家新政的欣喜,展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期待。

“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老朋友的书信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余”,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在梦幻般的情景中,虽想尽情畅饮,但又因身体欠佳而有所顾忌,这种对友谊的渴望与对身体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抒发了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天涯,心中的友情仍然如故。这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骨瘦欲折:描写了老年人因病而消瘦的身体,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
  2. 霜髯籋更疏:进一步渲染了衰老的状态,白胡子稀疏的形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3. 喜闻新国政:表明对新政改革的关注和欣喜,显示了诗人的政治情怀。
  4. 兼得故人书: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联系,增添了温暖的情感。
  5. 秉烛真如梦:手持蜡烛,夜晚的宁静让人觉得如同梦境,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6. 倾杯不敢余:尽管有饮酒的欲望,但因身体原因而有所顾虑,体现出对自己状况的无奈。
  7. 天涯老兄弟:强调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明尽管相隔天涯,心中仍有挂念。
  8. 怀抱几时摅:感叹何时能够再次相聚,表达对友谊的渴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用身体的虚弱与对新政的欣喜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 拟人:通过“秉烛真如梦”表现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 排比:通过对个人健康和对友谊的渴望的描写,增强诗的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衰老与病痛的描绘,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和内心深处的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骨:象征衰老与无力。
  • 霜髯:表示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情。
  • 烛光:象征希望与温暖。
  • 杯酒:代表友谊与欢乐。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深厚的情感基调,体现了对生命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国政”主要指什么?

    • A. 新的政治体制
    • B. 新的经济政策
    • C. 新的文化运动
  2. “病骨瘦欲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难过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秉烛”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希望
    • B. 失落
    • C. 迷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的身体状态与社会变革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加关注友情的传递与自然景色的描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荆楚道中 叹花 吊栖白上人 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 吊建州李员外 咏棋子赠弈僧 潭上作 春日有怀 题诠律师院 寄清越上人(一作寄山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赭衣半道 門字旁的字 櫜甲束兵 通舱 乐新厌旧 屮字旁的字 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探丸借客 义不得辞 禽芝 服气餐霞 倒八字的字 绣口锦心 包含脂的词语有哪些 收视反听 白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