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隔帘听》

时间: 2025-08-05 06:43:32

诗句

十二绣屏深窈。

翠篆余香袅。

开帘怕见春光好。

祗嫁了桃花,和春也老。

梦乍悄。

怪黄鹂、一声声搅。

红楼小。

东风偏到。

不管伤春早。

天涯处处生芳草。

问薶却荒冢,碧愁多少。

漫凝眺。

江南绿波烟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43:32

原文展示:

《隔帘听》
作者:蒋敦复 〔清代〕

十二绣屏深窈。
翠篆余香袅。
开帘怕见春光好。
祗嫁了桃花,和春也老。
梦乍悄。
怪黄鹂一声声搅。
红楼小。
东风偏到。
不管伤春早。
天涯处处生芳草。
问薶却荒冢,碧愁多少。
漫凝眺。
江南绿波烟渺。

白话文翻译:

在精致的绣屏深处,幽静而深邃。
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袅袅飘荡。
我轻轻打开帘子,却不敢直视那春光的美好。
只因我已嫁给了桃花,连春天也渐渐衰老。
梦中忽然静悄,
只听见黄鹂在一旁啼叫,扰乱了我的思绪。
红色的楼阁显得很小,
东风偏偏在这个时候吹来,
不管早春的伤感。
天涯海角处处生长着芳草,
问问那些荒废的坟墓,心中愁苦有多少。
我随意地凝视,
江南的绿波在烟雾中显得渺茫。

注释:

  • 绣屏:用刺绣装饰的屏风,这里指代富丽的居所。
  • 翠篆:指用翠绿的颜色绘制的花纹,形容芳香。
  • :在这里比喻归属或依赖于某种事物。
  • 黄鹂: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声音。
  • 红楼:形容居所,可能代表女子的闺房或美丽的环境。
  • 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清代诗人,字季楚,号笙溪,晚号槐轩。其诗风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

创作背景:

《隔帘听》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相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常以细腻的笔触记录内心的感受与所见,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隔帘听》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衰老的无奈。开篇的“十二绣屏深窈”以华丽的环境引入,隐喻着生活的富饶与内心的孤寂。随后,诗人用“翠篆余香袅”描绘了春日的气息,展现出一种令人沉醉的美好。

然而,随着“开帘怕见春光好”的自述,诗人似乎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恐惧,生怕一旦触碰,将失去。这种对于春光的惧怕与对桃花的依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感受。

“梦乍悄”一句中,梦的突然安静,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怪黄鹂一声声搅”则通过自然界的声音来映衬内心的动荡。黄鹂的啼鸣仿佛是对生活的干扰,揭示了诗人心灵深处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最后以“江南绿波烟渺”收尾,更是将情感升华,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让读者在感受春日气息的同时,也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二绣屏深窈:描绘了一个华丽而深邃的环境,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2. 翠篆余香袅:暗示了春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雅致而柔美的感觉。
  3. 开帘怕见春光好:表现了对美好景象的恐惧,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 祗嫁了桃花,和春也老:桃花与春天的结合,象征着美丽的短暂与衰老的无情。
  5. 梦乍悄:梦的突然安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6. 怪黄鹂一声声搅:自然界的声音打扰了内心的宁静,揭示内心的动荡。
  7. 红楼小:暗示诗人的生活空间狭小,内心的孤独感加深。
  8. 东风偏到:春风的到来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对比。
  9. 不管伤春早:对春天的伤感无能为力。
  10. 天涯处处生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11. 问薶却荒冢,碧愁多少:对逝去的生命与回忆的感慨。
  12. 漫凝眺:随意地凝视,表现出一种惆怅的心情。
  13. 江南绿波烟渺:结尾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遥远而又美丽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春天相提并论,生动展现美好事物的短暂。
  • 拟人:黄鹂的叫声被描述成“搅”,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保持了诗句的和谐与对称,如“红楼小,东风偏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于对春天的渴望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美好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深刻反映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屏:象征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 桃花:寓意青春与爱情的短暂。
  • 黄鹂:象征春天的声音,带来生机与活力。
  • 红楼:暗示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孤独。
  • 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翠篆余香袅”所描绘的是什么?

    • A. 人的忧伤
    • B. 春天的气息
    • C. 夜晚的寂静
  2. 诗人为什么“怕见春光好”?

    • A. 害怕春天的热情
    • B. 害怕失去美好
    • C. 害怕春光太强烈
  3. “江南绿波烟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蒋敦复的《隔帘听》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但蒋敦复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总集:清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持节和王枢密三首 紫骝马·紫骝马 题友人书后 和郑国器六首 碧玉歌 题扇二十四首 送表弟丘彦泽失官之潮 夏日偶成六首 双溪云老寄示佳句及新茶用来韵为谢 西江月(丹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从下手 乱语胡言 神经错乱 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宏才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倒八字的字 草字头的字 灭学 于是 折文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燕姬 青字旁的字 体势 实偪处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