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1:49
宿楼贤寺
作者: 鲍珍 〔清代〕
三日游庐南,遍历诸中寺。
虽未造其巅,亦颇称快意。
栖贤剧幽遐,李渤读书地。
五老翼然临,石人宛相企。
秋深叶缀红,林密烟含翠。
坐卧云绕衣,溪声裂檐际。
冰霜冷衾裯,钟磬清梦寐。
凌晨礼世尊,一探珠阁秘。
老僧启塔函,示我佛舍利。
玉瓶托金盘,光芒骇魑魅。
日精与月华,不可以思议。
膜拜袒右肩,白椎参妙义。
我抱禽向情,未脱周何累。
每耽方外游,依依不能置。
何时遂初心,料理出世事。
作佛似可图,勇迈何骠骑。
三天游历庐南,走遍了各大寺庙。
虽然没有登上那最高点,但也感到非常快意。
栖贤寺坐落幽静偏远,正是李渤读书的地方。
五老峰似乎在俯视,石人像是在注视着我。
深秋时节,树叶染上红色,树林茂密,烟雾缭绕。
我坐卧在云雾中,溪水声在屋檐边破裂而过。
冰霜使被褥寒冷,钟声和磬声清晰地打扰着我的梦境。
清晨时分,我礼拜世尊,探寻珠阁的奥秘。
老僧打开塔的箱子,向我展示佛的舍利。
玉瓶托着金盘,光芒令人震惊。
日光和月华,不可用思维来理解。
我膜拜时袒露右肩,白椎参悟其中的道理。
我心中思念着鸟儿,依然未能摆脱周遭的羁绊。
每次沉迷于隐居生活,依依不舍,无法割舍。
何时才能实现初心,妥善处理世俗的事务?
修佛似乎是美好的追求,勇敢迈步是否如骠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鲍珍,清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楼贤寺》是在鲍珍游历庐南时创作,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他心中对世俗事务的思考与超脱的渴望。
《宿楼贤寺》通过对庐南的游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诗人在庐南的三日游中,尽管未能登顶,但内心却感到无比快意,这种心态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信仰的尊重。栖贤寺的幽静与李渤的读书地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诗中描绘了深秋的景色,红色的树叶与浓密的森林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诗人描绘了坐卧于云间的意境,溪水的声音在屋檐边回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增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钟声和磬声的描述则引入了宗教的意象,诗人清晨礼拜世尊,探寻佛教的奥秘,展示了他对宗教的虔诚与思索。最后,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迷惘与向往,表达了他想要超脱和追求初心的愿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融,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宗教的哲思,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与对初心的追求,显示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探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李渤”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渔
C. 李贺
D. 李清照
填空题: 诗中的“秋深叶缀红”描绘的是___的季节景象。
判断题: “膜拜袒右肩”表示对佛教的信仰是正确的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珍的《宿楼贤寺》与李白的《庐山谣》在主题上都关注自然与人生,但鲍珍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