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17
巫山高
作者: 陆德蕴 〔明代〕
攒峰十二青丛丛,
层台曲房雕绮栊。
行云逗雨春迷濛,
软风吹梦春无踪。
兰香滴露啼幽翠,
江波粼粼月光碎。
老蛟踏波呼木魅,
青鸾何处迎飞佩。
巫山的高峰像十二个青色的丛林,
层台曲房上雕刻着华丽的窗棂。
行云逗留在雨中,春天朦朦胧胧,
柔风吹拂着梦,春天的踪影无处寻觅。
兰花的香气在露水中滴落,啼鸣着幽静的翠绿,
江水波光粼粼,月光在水面上破碎。
老蛟踏波呼唤着木魅,
青鸾不知何处迎接飞佩。
陆德蕴,明代诗人,字元龙,号石斋,生于福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巫山高》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诗中,巫山的高耸与春天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巫山高》通过描绘巫山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首联“攒峰十二青丛丛”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巫山的壮丽景观,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接着“层台曲房雕绮栊”,则是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人文的建筑,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场景,显示出诗人对人居环境的思考。
中间几句“行云逗雨春迷濛”到“软风吹梦春无踪”,诗人通过云雨、春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氛围,表现了春天的柔软与梦幻。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若有似无的美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轻盈与过往的点滴。
后半部分“兰香滴露啼幽翠”至“青鸾何处迎飞佩”,则将自然的意象与传说中的生物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这些意象不仅美丽,更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灵魂归宿的思考。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外在的自然美,又有内心的情感共鸣,令人沉醉。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既有对外部自然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观是什么?
“兰香滴露”中的“滴露”主要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