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1:02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在那回波的时刻,举起酒杯,我的职责在于劝诫和规劝。在宴席上已经饮了三杯,喧闹之中我担心这并非合乎礼仪。
这首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其中“侍宴”和“箴规”体现了古代官场的礼仪和规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李景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与宴饮、交游相关,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温情与幽默。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宴会场合,诗人作为微臣,身处上层社交中,既要享受酒席的欢愉,又要遵循礼仪规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礼仪约束。
《回波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欢愉却又充满礼仪约束的宴会场景。诗人在酒席上举杯畅饮,但心中却暗自警惕,担心喧闹的气氛会违背宴会的礼仪。这种矛盾的心态,既展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担忧。诗中“回波”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酒杯中荡漾的酒水,象征着欢聚的氛围,而“三爵”则隐含着古代饮酒的礼仪,增强了诗的厚重感。整体而言,诗歌在轻松的宴饮中透出一丝深思,让人感受到古代社交的复杂性和礼仪的重要性。
整首诗透过宴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欢愉中对礼仪的重视与内心的矛盾,揭示了古代社交中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诗中“微臣”指代谁?
A. 皇帝
B. 诗人
C. 宴会的主宾
答案:B
“三爵”在古代代表什么?
A. 三杯酒
B. 三个官职
C. 三种美食
答案:A
诗中表达了对宴会的什么态度?
A. 完全享受
B. 担忧不安
C. 不在乎
答案:B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李景伯的《回波乐》更侧重于社交礼仪,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体的孤独与自由。两者反映了不同的饮酒文化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