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曲歌辞。回波乐》

时间: 2025-05-04 00:11:02

诗句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1:02

原文展示: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白话文翻译:

在那回波的时刻,举起酒杯,我的职责在于劝诫和规劝。在宴席上已经饮了三杯,喧闹之中我担心这并非合乎礼仪。

注释:

  • 回波:指酒杯中酒的涟漪,象征着欢聚和饮酒的氛围。
  • 酒卮:酒杯,古时常用的饮酒器具。
  • 微臣:指作者自己,谦称,是古代官员对皇帝或上级的自称。
  • 箴规:劝诫和规劝,通常是指对他人的忠告。
  • 侍宴:侍奉宴席,指在宴会上为主宾服务。
  • 三爵:古代饮酒时的三次干杯,表示敬酒。
  • 喧哗:指宴会中的喧闹声,通常意味着气氛热烈。
  • 非仪:不合礼仪,表示对行为的担忧。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其中“侍宴”和“箴规”体现了古代官场的礼仪和规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景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与宴饮、交游相关,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温情与幽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宴会场合,诗人作为微臣,身处上层社交中,既要享受酒席的欢愉,又要遵循礼仪规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礼仪约束。

诗歌鉴赏:

《回波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欢愉却又充满礼仪约束的宴会场景。诗人在酒席上举杯畅饮,但心中却暗自警惕,担心喧闹的气氛会违背宴会的礼仪。这种矛盾的心态,既展现了诗人对宴会的享受,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担忧。诗中“回波”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酒杯中荡漾的酒水,象征着欢聚的氛围,而“三爵”则隐含着古代饮酒的礼仪,增强了诗的厚重感。整体而言,诗歌在轻松的宴饮中透出一丝深思,让人感受到古代社交的复杂性和礼仪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波尔时酒卮:在那时,酒杯中荡漾着涟漪,暗示欢快的气氛。
  2. 微臣职在箴规:作为微臣,我的职责是劝诫他人,体现出对礼仪的重视。
  3. 侍宴既过三爵:宴席上已饮了三杯,表示气氛热烈。
  4. 喧哗窃恐非仪:在欢闹中,我担心这种喧哗不符合礼仪,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酒卮”与“箴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回波”与“喧哗”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宴会的两面性。
  • 象征:酒杯象征着欢乐与社交,但同时也承载着礼仪的重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宴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欢愉中对礼仪的重视与内心的矛盾,揭示了古代社交中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波:象征友情和聚会的欢愉。
  • 酒卮:代表宴饮与社交场合。
  • 喧哗:体现了热烈的气氛与社交的活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微臣”指代谁? A. 皇帝
    B. 诗人
    C. 宴会的主宾
    答案:B

  2. “三爵”在古代代表什么? A. 三杯酒
    B. 三个官职
    C. 三种美食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对宴会的什么态度? A. 完全享受
    B. 担忧不安
    C. 不在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李景伯的《回波乐》更侧重于社交礼仪,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体的孤独与自由。两者反映了不同的饮酒文化和心态。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景伯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孟郊 遣兴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 杂曲歌辞。新别离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江馆会别 游道林寺 晓闻长乐钟声 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隆率 不惜代价 悉窣 足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内忌 包含眠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制策 頁字旁的字 引颈受戮 八恒河沙 周开头的成语 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眼不见,心不烦 齲字旁的字 鸥鸟不下 势不两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