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40
于眉州挽诗
作者: 魏了翁〔宋代〕
士为谋身蛇有足,
人於嚣论鼠无牙。
狱书一落于公手,
不识从来豪大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士人为了谋求自身的出路,就像有了腿的蛇一样,而人们在喧嚣中讨论鼠类却没有牙齿。狱中的书信一旦落到公正的手中,却不识那些过往的豪杰与大家。
此诗中提到的“士为谋身”与“蛇有足”可以理解为士人在困境中不得不变通和适应环境,以求生存。古代士人常常面临着名与利的抉择,而“狱书一落于公手”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诗人对士人命运和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魏了翁(约1115—1190),字子明,号山人,晚号澄江,南宋初期诗人、词人。魏了翁生于士族家庭,博通经史,才华横溢,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以诗词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魏了翁的晚年,正值南宋朝政腐败,士人多处于困境,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反思,借用狱书和士人的处境,暗示了道德的沦丧和对理想的追求。
《于眉州挽诗》是一首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的诗作。开头两句对比鲜明,先以“士”为主,表现出士人为了谋身而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借用“蛇有足”这一比喻,生动展现了士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无奈。而“人于嚣论鼠无牙”则带有讽刺意味,描绘了一个表面上热闹但实际无关紧要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士人的孤立无援。
后两句则转向狱中书信的落入与公正的手中,展现出在动荡与压迫下,士人的声音不被重视,这种失落感与无奈感令整首诗更加沉重。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士人境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处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揭示出士人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中“士为谋身”是什么意思?
A. 士人为了生存和发展
B. 士人为了名利
C. 士人为了家庭
D. 士人为了朋友
“鼠无牙”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无关紧要的人或事
B. 一种动物
C. 有权势的人
D. 有知识的人
诗中提到的“公手”指的是什么?
A. 公正的判断
B. 官员的手
C. 社会的手
D. 士人的手
通过对比魏了翁的《于眉州挽诗》与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不同态度。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失落,而魏了翁则更加强调士人个体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