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2:32
原文展示: 春光好·十年不见春光好 曹勋 〔宋代〕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 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 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 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 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没有见到美好的春光,胡人的马在长安吃草。长安的草都被吃光了,人烟稀少,宫殿和园林的痕迹仿佛被扫除。东都和西洛笼罩在战乱的尘埃中,白天狐狸在黄道上行走。长淮的水浅,吴山低矮,守边的巡视从未停止。没有停止的时候,茂盛的草地上胡人的马儿肥壮。濠城狭小,无法遮挡视线,更何况还要琐碎地游赏芳菲。何时能够手持宝剑跟随神武,晴朗的春日里战马争相闪耀光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伯阳,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此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北方被金人占领,长安等地荒凉,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恢复故土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北方被金人占领,长安等地荒凉,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恢复故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恢复故土的渴望。诗中“十年不见春光好”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胡人马齧长安草”等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两句“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战斗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豪迈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恢复故土的渴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诗人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豪迈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胡人马齧长安草”一句,暗示了什么? A. 胡人的马在长安吃草 B. 长安的草都被吃光了 C. 战乱的破坏 D. 人民的苦难 答案:C
诗中“何当仗剑从神武”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战斗的渴望 C. 坚定的意志 D. 豪迈的情怀 答案:B
诗中“晴春甲马争光辉”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晴朗的春日 B. 战马争相闪耀光辉 C. 战斗的场景 D. 春天的美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